健康養身★83歲翁登太魯閣 機器人關節置換夠「膝」力

83歲翁登太魯閣 機器人關節置換夠「膝」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高齡83歲的許伯伯為膝蓋疼痛所苦已經五,六年,嚴重的時候幾乎無法成行,其間雖然也接受過治療,但卻花了錢而沒有得到滿意的療效;直到去年九月,雙膝陸續用機器人關節置換術置換了膝關節,他在早上動的手術,下午就已經可以下床走路了。
許伯伯接受採訪時,在電話中的語氣聽起來輕鬆自在;他表示,手術後恢復良好,現在上下樓梯自如,暑假期間和兒子家人共遊花蓮太魯閣,連同行的年輕人都佩服他的體力。
在台灣從事建築業的日本商人堀擇先生也有類似的經驗,三年前首次動手術時,採用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足足在床上待了一個星期才下床,他當時已經耳聞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在發展中;所以,另一個膝蓋就採用了新技術。
堀擇先生表示,第一次手術後,等了五個月才可以打高爾夫,這次經由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後,過了一個星期就開始重上果嶺了。他指出,兩種手術在術前的準備工作差別不大,最大的差別是術後的恢復;第一次手術,請了一個星期的看護,這次因為當天就可以自由行動,因而能自行照顧日常生活。
已經進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超過50例的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表示,兩種手術會有如此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於科技的演進,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在術前就可以透過電腦斷層,建立病患的3D骨骼模型,對患者的情形做相當完整的了解與事先規劃,二是借助機器人手臂的運作,可以精準導航,使得手術進行非常精準。
吳濬哲醫師強調,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切掉的骨頭數量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也可以保留未受損的十字韌帶及神經。他舉例,如果把膝關節比喻為父母居住的老宅,傳統手術的做法就是把老宅整個重建,換上鋼筋水泥,機器人膝關節置換法則是把老舊的部分拆除,卻依然保留老宅的原貌,讓父母住起來既舒適又安心。
據統計,國內約有32萬人深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因行走疼痛、上下樓梯困難,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膝關節疼痛雖然初期可以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或注射PRP等治療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當關節病變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時,多數患者會選擇開刀置換人工膝關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68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春節結束後,緊接著到來的就是情人節,但近年來,恐怖情人事件頻傳,同居暴力、言語暴力等更是層出不窮,更有女子因為提了分手,而被男友砍殺致死。但現在,家暴保護更進一步了,立法院通過自2月起,家暴保護不限於「婚姻關係」、「同居關係」中的受害者,只要遭受到半慮的肢體或精神暴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老一輩總告誡準媽媽,懷孕中多吃核桃,可以讓寶寶補腦。現在有研究證實長輩的智慧是經得起考驗的!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核桃、杏仁等堅果食物,可幫助寶寶的大腦發育。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然、低GI食物都可以幫助寶寶或準媽媽的健康,不只是大腦、對於其他器官的發育也相當有幫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這次立委選舉之後,幾家歡樂幾家愁,竟然有人因此而耳中風!醫師指出,天氣冷,再加上過於勞累,如果又是三高族群,就易好發耳中風,一旦出現單邊耳朵突然耳聾,最好是能即時就醫診治。 天氣冷易出現 有人前陣子忙於為立委大選造勢,因為太過勞累,就這麼給病倒了,不但出現感冒,還有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高齡近100歲的張阿嬤,日前莫名尿量變少,並伴隨疲倦、沒胃口等症狀,家人擔心身體異常,帶至就醫檢查竟發現,血紅素遠低於一般正常人,且腎功能萎縮得非常厲害,確診為典型的腎性貧血。 紅血球生成素治療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指出,患者抽血檢查發現,其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