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柔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部分傳染性疾病與心肺疾病時刻影響著人們的體溫、脈搏、呼吸率等生命徵象,而當生命徵象產生變化時,更可被作為衡量健康狀態的關鍵性指標。根據超過十萬名用戶的數據分析,透過結合演算法追蹤健康指標數據,發現有將近 50% 的新冠肺炎案例在症狀出現前一天,其關鍵健康指標,如呼吸率、心率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哪一種飲食法最優?2021年國外一項最新評分出爐,請來專家分析39種飲食法後,再度由「地中海飲食法」蟬聯冠軍,另外,不碰飽和脂肪高食物、含糖飲、甜食的「得舒飲食」以及不用全然放棄吃肉的「彈性素食飲食」則並列第二。國內營養師則統整提醒,多攝取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才能為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想嘗試親子共讀,卻擔心剛出生的寶寶聽不懂或是得買書才能與孩子共讀嗎?其實親子共讀最重要在於「共」,而非多高巧的閱讀技巧,為能提供家長了解如何配合兒童的發展進行共讀,國民健康署邀請親子共讀專家醫師及產後護理機構等領域專家,規劃產前到5歲孩童等七部份的親子共讀小撇步,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科技產品的普及,造成許多3C保母的產生,很多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都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但現在有個研究表示,經常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比起同年齡卻沒有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更容易分心、不能專注,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門診有位媽媽扶著疼痛難耐、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阿嬤說:「郭主任,長皮蛇後再打疫苗有沒有用?我現在打有沒有用?」 七大疫苗 建立成人保護力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郭紋翠主任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問世,讓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疫苗的施打應由專業醫師針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年過完要收假了!一想到假期一下就結束了,心情就開始煩躁不安、焦慮,內心充滿失落感,不禁心理開始產生抗拒,該如何調整、盡早重返工作模式和日常作息呢? 你先看哪個訊息,測你的個性什麼擺第一? 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提供一些簡單的工作技巧有助於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值70歲的湯老伯,原本聲音宏亮,但自去年夏天開始覺得說話時,不再像年輕時嘹亮輕鬆,不時有勞累、沙啞感覺,連帶有頸部痠痛、喉部乾燥、異物感,甚至在喝湯時,也常有嗆到的感覺。經過喉內視鏡檢 查,發現雙側聲帶萎縮、聲門無法閉合,始終有1mm的間隙,看來就像是永遠閉不攏的雙唇,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過年穿新衣戴新帽是華人的傳統習俗,因此許多人每到過年就愛打扮得漂漂亮亮,注重外表的眼鏡族也愛戴起隱形眼鏡,讓自己在新一年呈現出最「亮眼」的一面,不過配戴隱形眼鏡其實大有學問,讓專業驗光師詳細解析。含水量越高越好? 小心狂吸淚水更乾澀選擇隱形眼鏡需要考慮「含水量」及「透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許多民眾對於皮膚暗沉、臉部線條下垂感到超級困擾,雖想藉助醫美方式來改善,卻又害怕透過侵入性療程在自己臉部注射東西,或擔心雷射治療後反黑怎麼辦?目前有不少愛美人士選擇透過中醫療法來變美中醫療法除能調理體質外,利用獨特針灸技術也能達到美容抗衰老的效果,改善氣血循環,讓人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在整理環境、丟掉一些不用的物品,但面對家裡一大堆的藥品,該怎麼處理呢?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表示,許多人直接丟垃圾桶或沖馬桶,不僅浪費健保資源,連帶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希望大家能珍惜有限資源,包括如何正確用藥及回收藥品,可徵詢醫師或藥師。高醫附...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