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2歲吳小姐因要照顧新生兒,需時常擰毛巾或是抱小孩,一陣子後感覺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嚴重時會極度痠痛導致無法使力,但又無法放下手邊的照顧工作,就診中醫尋求協助;經就醫診斷是俗稱「媽媽手」的症狀,施以針灸治療兩週並建議使用護腕,痠痛大幅緩解。30~50歲女性...
閱讀詳情 »柯嬋娟
人工關節感染無須2階段進行 新手術傷口清創同步更換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72歲林女士10年前因右膝蓋退化進行人工關節置換,10年後因人工關節磨損再次接受第2次置換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化膿感染,經清創手術及抗生素反覆治療,狀況改善不佳且行走時感到非常庝痛,後經介紹轉至長安醫院。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應用最新的治療人工關節感染觀念,採用1階段修復...
閱讀詳情 »防嬰兒健康殺手 你的包裹方式做對了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襁褓寶寶的方式不可大意,以免增加寶寶未來髖關節脫臼手術的機率!根據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四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會妨礙發育導致脫臼,這種狀況又以冬天最常見。因此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
閱讀詳情 »疫情打亂健檢「人數掉了上萬人」 北市2 15重啟104場免費整合性健檢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打亂健康篩檢,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北市每年辦理的整合性健康篩檢活動僅辦理了65場,停辦31場次,參加人數較往年下降約1萬人,明顯打亂了民眾規律健檢習慣及受檢意願,恐影響慢性疾病早期發現。而台北市衛生局今(10)日宣布將自2月15日起同步啟動...
閱讀詳情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
閱讀詳情 »疫情下憂鬱症狀暴增3倍!研究「養狗」有助降低憂鬱與負面心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COVID-19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近2年,「百年大疫」不僅奪去數以百萬人的性命,在經濟、社會層面更造成嚴重影響,升高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僅在美國境內就有研究發現,COVID-19大流行期間,民眾出現憂鬱症狀的比例上升近3倍。面對病毒威脅、人群隔離的人們,更需要擁有足夠的社會...
閱讀詳情 »”美國癌症研究組織” 10分鐘食譜 愛戀草莓奇亞奶昔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組織(AICR)又到大家喜歡的草莓季節,美國癌症研究組織,特別推出10分鐘食譜-草莓奇亞奶昔,讓喜歡草莓的你,可以享受酸甜好滋味又攝取到豐富的營養素。推薦閱讀: 【糖尿病食譜】草莓杏仁燕麥片~有戀愛感!由水果、牛奶和奇亞籽混合而成的飲品...
閱讀詳情 »新増2例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 AZ與莫德納各有1名個案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昨(6)日發生2件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和幾起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衛福部疾管署表示,6日新增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75件,非嚴重不良事件為41件,疑似不良事件為34件(當中包含2例死亡)。 其中有1例為AZ疫苗接種後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是68歲女性,為接種疫苗後98日發生...
閱讀詳情 »30歲男尿尿疼痛檢查 一驗嚇傻:淋病 梅毒 疱疹都有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歲的小張與伴侶做愛後的兩天,即發現尿道口出現黃色且黏稠狀的不明分泌物,排尿時也感到疼痛,已有心理準備可能感染性病,立即至醫院檢查,沒想到檢查後發現淋病、梅毒、疱疹病毒感染。張男不解詢問,每次性愛都有戴保險套,為何還會染病?錯誤時機使用保險套 當心染性病收治個案的衛生...
閱讀詳情 »糖尿病易染結核病! Metformin用藥助糖友抗結核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結核菌感染在現在的時代仍是很主要的感染疾病,尤其是在亞洲國家,例如台灣。而在亞洲地區,結核病和糖尿病的聚合變成了一個新的挑戰,不僅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有較高的機會得到結菌核感染,同時也因為糖尿病患者較傾向會有較嚴重的結核菌感染,造成肺部的開洞和較易傳染出去的特性。有結核菌感...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