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新冠病毒恐留後遺症! 醫揪「高危險族群」:疫苗打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

Long COVID 新冠病毒後遺症

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

好發40歲以上成人 症狀多樣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

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施打疫苗
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
張書綸提醒,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且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但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

【延伸閱讀】

數位疫苗證明你申請了嗎? 確認「這幾點」才能真正省事

疫情升溫不用怕 WHO提出「非藥物介入措施」應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via 坐姿體前彎時手可以伸到哪裡呢?指尖可以碰到腳趾,還是伸到一半就痛得哇哇叫?根據宮地元彥的研究發現,身體越硬的人,得到高血壓、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也越高!宮地元彥是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健康增進研究部部長,他表示,身體柔軟與否與血管硬化程度息息相關,肌肉伸縮困難,血管也不易伸展,再加上血管...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3 由於免疫力不同,有的人身體強壯,而總有一些人總是容易生病。如果你也是易病體質,就要趕緊檢視一下,是不是在生活中養成了下面這些破壞免疫力的壞習慣。 圖片來源 下面這十大壞習慣就會不斷奪走你的免疫力,趕緊改掉吧! 1、缺少睡眠缺少睡眠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降低抗擊病菌的“...

閱讀詳情 »

  中醫學認為,神氣對身心健康關係重大。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也關係到人的昌亡。 閉目養神是民間一種調養精神的簡單有效的方法。閉目養神就是要養住五臟六腑的精氣。「目」是人的靈竅,是心靈的窗戶,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目。閉目養神時要注意做到全身放鬆,順其自然,這樣才能使全身經...

閱讀詳情 »

via 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容易長白頭髮,厄爾染髮劑也並不安全,總會帶有副作用,對著又煩又惱的白髮我們可以怎麼辦呢?不用擔心,現在就介紹給你什麼食物可以讓你輕鬆擁有一頭烏髮。 1、桑椹生髮​​膏 桑椹200g,何首烏150g,熟地黃300g,蜂蜜適量,將桑椹、何首烏、熟地加水煎3次,取汁濃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