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柔懷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男人對小孩的教養態度,是小孩成長主要關鍵。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男人養育小孩時,如果樂在其中、很有自信,小孩到了9歲或11歲,就會比較開心,較不會出現行為問題。 父親角色 影響小孩行為發展 研究計畫主持人英國牛津大學查理斯‧歐旁多博士表示,在嬰幼兒時期,父親角色會深深影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諾羅病毒作怪,上吐又下瀉!疾管署公布,近4周國內共通報47起腹瀉群聚事件,甚至單周通報高達20起,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提醒患者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上課、上班,以免傳染給他人。 諾羅病毒疫情上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周共通報47起腹瀉群聚事件,2...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根據醫學研究統計,約0.8%的新生兒會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一出生心臟就有缺損,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約有5~10%會續發肺動脈高壓,主因為心臟分流異常,導致肺動脈血流與壓力增加,長久下來使其內皮細胞受損與血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骨質疏鬆症是老化疾病,患者容易骨折而臥床,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而台灣更是全球髖關節骨折率最高的國家。醫師強調,骨質疏鬆症應持續用藥治療,並配合生活習慣改善,包括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多負重運動,以及每天曬太陽15分鐘。 台灣居全球髖關節骨折率之首 根據健保署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日前連續發生兩起母親攜子的自殺案件,讓人看了心酸難過,而背後原因疑似都是產後憂鬱症引起;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身團隊護理師楊淑惠指出,產後憂鬱症主要多和產婦經歷懷孕到生產,期間荷爾蒙的變化,加上產後身心不適,又得照顧新生兒壓力,這時若家人無法給予關懷和協助,就可能讓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年紀漸長後會發現走路變得吃力,站立有困難、容易軟腳,體力大不如前,因此開始嘗試保健食品,希望藉由補充營養,幫助回復年輕時的體力及活動力,脊椎外科醫院院長阮威勝建議,平時的脊椎養護應從日常均衡飲食著手,透過每日飲食攝取營養,運動保健身體,避免不良姿勢3大方面著手,才是保健良...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10期 2016/11/01 「學習」跟自己的欲望相處 邱錦伶 吃飯皇帝大,連小朋友都知道這句話,但放眼四望,身邊每天真的好好吃飯者有幾人?邱錦伶用中醫理論與西方營養學為基礎,歸納出了一套幫助現代人透過飲食調整身體的方式,名為「擇食」...

閱讀詳情 »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所占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可以精準「對症下藥」,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即使是晚期癌症患者,也可接受積極治療。癌症基因檢測是未來走向,目前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降至一次二百美元的可能性指日可待。」 文◎林筱庭 癌症成因至今仍是個謎,過去總認為是環境、飲食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黃媽媽今年68歲,一直有高血壓問題,但自覺無不適症狀,故平日疏於血壓控制,2年前的冬天剛開始有手腳無力現象,她並不在意,在某個凌晨被家屬發現倒臥在浴室裡,意識不清,緊急送醫後診斷為栓塞性腦中風,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自主活動。 把握黃金時間 中風可以有效控制 10月2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給糖,就搗蛋!」萬聖節即將到來,小孩精心變裝到各處要糖果,開心地回家享用。專家提醒,吃10顆糖果的熱量等於一碗飯,小小顆的糖果吃下肚,對身體的傷害卻很大,影響涵蓋全身,包括長不高、變肥胖、得蛀牙,罹患糖尿病、過動症的風險都大增。 6歲以下幼童 平均每周吃4次糖 小...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