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菱凡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進入後防疫後期,除了響應新生活運動,防癌新生活也刻不容緩,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主要因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生活型態,導致罹癌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位,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舒緩,進入後疫情時代,但面對防疫仍不能鬆懈,臺北榮民總醫院也善用資訊系統的力量,快速開發資訊系統,有效達到防疫效果。臺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指出,儘管臨床工作緊繃,院內同仁仍持續針對疫情進行研究,發表論文數量已領先全臺,並彙整臺灣新冠肺炎研究論文...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生活「大解封」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疫情記者會改為一周一次,今(10)日是解封後首次的記者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再宣布兩好消息,一是又累計連續9天確診加零,一是連續第59天沒有本土個案傳出。 指揮中...

閱讀詳情 »

癌症中有進行速度很快的癌症跟很慢的癌症 雖一言以蔽之為癌症,但大家知道嗎?癌症的發展速度會因臟器不同而有異。 有些癌症在初期階段很難發現,發長速度也比其他癌症還要快,可以舉出的例子有胰臟癌、膽管癌。我們很難看到這些病例恢復,而且即便用手術摘除了腫瘤,也有很高的危險性會復發,所以必須慎重觀察治療後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7)日,台灣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全面大解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中研院合作分析,如果民眾不能習慣戴口罩與社交距離,在未管制邊境條件下,台灣新冠肺炎病患數恐怕如同歐美,急遽上升擊潰醫療承擔能量,導致死亡率大增,指揮中心呼籲內化防疫新生活,才能面對未來新冠衝擊。 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國內近2個月沒有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於6月7日防疫措施大解封,讓民眾最有感的是,搭乘台鐵、高鐵、國道客運大眾運輸時,不再強制戴口罩,也能吃東西。6月7日起,國內防疫措施鬆綁狀況如下: 1.民眾進入大眾運輸工具或運輸場站入口處,仍需量體溫、戴口罩;但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有多強?台大公衛學院群體健康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蘇士勇,以大數據分析來探究世界各國的新冠肺炎COVID-19檢驗率、發生率、死亡率的關係,顯示疫情性質不同,不同國家的反應結果都有不同的呈現。以台灣為例,多以境外移入為主,因此檢驗不在於多,在於好與精,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10大癌症統計,大腸癌持續12年排名第1位,例如知名藝人豬哥亮,就因大腸癌病逝;但如果大腸癌早期發現,就有機會不開刀或放化療,藉由內視鏡就能去除異常組織。因此,規律的糞便潛血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然而有時會看到糞便上有鮮血,到底是不是有大腸癌的可能?讓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上廁所排尿不順、有血尿、莫名骨頭疼痛難耐,是晚期攝護腺癌典型症狀,許多民眾認為攝護腺癌是溫和的癌症,其實並非如此。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副主任羅浩倫醫師指出,癌細胞內臟轉移、多處骨轉移,或格里森分數大於等於8分,三個條件符合兩者就屬於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疾病進程很快,有...

閱讀詳情 »

非裔美人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沸騰,運動品牌Nike在官方推特發表短影片,將招牌金句「Just do it」(做就對了),改為「Don't Do It」(別這麼做),表態反種族主義立場。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壓頸喪命,引發大規模抗議甚至暴動,Nike這支短影片以黑幕為背景表示哀悼,並呼籲大眾...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