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提供 有時候眼睛覺得痠、乾、澀,或是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小心可能不只是單純老花或眼睛疲勞,而是想都沒有想過的「年輕型白內障」!以往認為白內障是老人的專利,但這幾年有越來越多辦公室上班族,才30歲左右,就因用眼過度引發白內障。藝人王彩樺也在2018年跟2019年,分別做了兩次白內障手術,當...
閱讀詳情 »2020年6月8日
超前部署顧心腎 糖尿病管理牢記控糖321心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糖尿病不只顧血糖,心腎也要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松昇指出,隨糖尿病年輕化,且醫療進步延長壽命,糖友病齡延長,若疾病控制不佳,會增加心衰竭或慢性腎病變等心腎併發症風險,呼籲遵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20「控糖321」心法,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閱讀詳情 »防疫只能選化學產品? 抗菌液選擇天然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疫情全民防疫大作戰,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不二法門,選擇乾洗手和消毒環境的產品,現在有新的選擇。目前市面上有一款納離水,使用超純水作為原材料,運用奈米技術製成富含氫氧離子,當接觸到病菌裡蛋白質成分時,可使它產生變質沉澱反應或水解,破壞病菌達到抗菌效果,是市售中天...
閱讀詳情 »規律新生活運動怎麼做? 國健署署長提4健康常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又傳出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而驟逝,其實要預防心臟血管疾病,關鍵就在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吸菸及過量飲酒或肥胖等,都可能埋下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因子,但其實佔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都可預防,不妨從「規律...
閱讀詳情 »傷口老是難癒? 當心可能是血管慢性阻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4歲張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狀動脈阻塞進行過心導管支架置放,還有慢性腎臟病、感染等多重疾病,去年8月因下肢痠痛不適,敷用不明草藥治療,不慎引起下肢感染之問題,另至他處治療一個月,下肢仍持續發黑未獲改善,後續進行了右腳中趾截肢後,傷口一直癒合不佳。偶然看到...
閱讀詳情 »疫情恐讓思覺失調症惡化 家人支持與規律用藥不能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近來的社會事件再次讓思覺失調症受到矚目,醫師擔憂疫情成為病友不願就醫的藉口,而大眾對於病友的不理解更可能加重病友焦慮與拒絕承認的情況。病友協會這陣子也觀察到許多病友因為疫情關係放無薪假,少了規律的上下班作息,白天活動量降低,思考能力、體力也會跟著下降,造成許多病友晚上...
閱讀詳情 »後疫情時代提升自我保護力 營養師推薦10大營養素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病毒)爆發全球大流行,台灣雖然疫情趨緩,也於6月7日起大解封,但今後如何防止第2波疫情流行再起,依舊是難解的未知數。然而,在全球各國陸續推行解禁措施後,現行最可靠的防護,除了勤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就是努力讓自己提升免疫...
閱讀詳情 »體毛太多超煩! 使用除毛膏4原則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毛髮多寡常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男性最在乎落腮鬍,女生則關心腋下、上臂毛、下腿毛,以及私密處比基尼線的體毛,擔心「雜草叢生」不好看,希望除之而後快。雖然,身體任何部位的毛髮都可以去除,但是要完全去除體毛不再長,還真是不容易啊!非侵入除毛五方式 除毛膏效期短皮膚科診所院長...
閱讀詳情 »十項世界紀錄保持人麥爾 稱霸線上田徑鐵人賽
三個人在自己家附近,比撐竿跳、鉛球以及折返跑三個項目的趣味比賽,不是比誰跳得高擲得遠,而是比在短時間,誰完成的次數比較多,結果世界紀錄保持人法國鐵人麥爾,在三個項目中贏了兩項,以總積分71分,擊敗德國的庫爾,以及愛沙尼亞的尤伊伯,技高一籌。(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閱讀詳情 »新冠肺炎/揭開武漢包機內幕!關於陳時中與台灣抗疫英雄們...
《戰疫:鐵人部長陳時中與台灣抗疫英雄們》 黃光芹著 【各界讚譽推薦】 ★陳其邁/行政院副院長 ★莊銀清/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 ★謝金河/財信傳媒董事長 三十多年來,兩岸人民大規模互往,大致有四個階段,分別是:開放大陸探親、台商西進、兩岸旅遊,以及武漢台灣人包機返鄉。 自2020年2月3...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