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低罹癌風險 日常5件事非做不可

降低罹癌風險 日常5件事非做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進入後防疫後期,除了響應新生活運動,防癌新生活也刻不容緩,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主要因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生活型態,導致罹癌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位,另外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等也在排行中,不可輕忽嚴重性。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效阻斷癌前病變

癌症的發生,恐因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尤其男性食道癌與口腔癌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4.2倍與10.7倍,且根據研究指出,嚼檳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同時有檳榔、菸、酒習慣者更高達123倍。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除了透過戒除檳榔、菸、酒降低罹病風險,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能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

民眾健康意識提升 篩檢人數上升

此外,106年女性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分別為乳癌及大腸癌,但經近幾年政府推動篩檢的重要性,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且經篩檢而發現的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顯示民眾健康意識逐漸提升,加上醫療院所及衛生局提供的篩檢的便利性,更提升民眾檢查意願。

掌握健康生活五原則 遠離癌症找上門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至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也證實,透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除了解四項癌症篩檢、陽性追蹤及接受標準治療的重要性,平時也要把握戒菸檳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定期篩檢等健康生活五原則,來預防癌症,尤其在後疫情時期,應堅守「自我要保護」、「預先要準備」、「緊急要就醫」的原則,以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破除荷爾蒙治療致癌迷思 婦產科醫師陪你度過更年期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您家寶貝叫什麼名字?健保署公布去年國內最常見的男、女新生兒名字,分別為宥翔、語彤,榮登新菜市場名。而10歲以下男女名字最常見的用字,分別是宇、恩、柏,以及妤、恩、涵。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共有19.9萬名新生嬰兒,其中最常見男生名字前10名,分別是宥翔,共367人;宥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家中有將滿18個月的幼兒家長們要注意囉!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受到全球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供應商缺貨情形,原於出生滿18個月接種的第四劑五合一疫苗,將暫延至出生滿27個月(2歲3個月)時接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消基會公布市售豆類、辣椒、香菜等農產品農藥檢驗結果,共抽驗60件樣品,結果9件檢出農藥殘留量超標,包括2件紅豆、1件黑豆、1件蠶豆、1件香菇、2件香菜、2件辣椒。違者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應處6萬元以上、5千萬元以下罰鍰消基會於今年3、4月間,至台北市、新北市、台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