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低罹癌風險 日常5件事非做不可

降低罹癌風險 日常5件事非做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進入後防疫後期,除了響應新生活運動,防癌新生活也刻不容緩,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主要因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生活型態,導致罹癌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位,另外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等也在排行中,不可輕忽嚴重性。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效阻斷癌前病變

癌症的發生,恐因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尤其男性食道癌與口腔癌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4.2倍與10.7倍,且根據研究指出,嚼檳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同時有檳榔、菸、酒習慣者更高達123倍。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除了透過戒除檳榔、菸、酒降低罹病風險,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能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

民眾健康意識提升 篩檢人數上升

此外,106年女性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分別為乳癌及大腸癌,但經近幾年政府推動篩檢的重要性,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且經篩檢而發現的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顯示民眾健康意識逐漸提升,加上醫療院所及衛生局提供的篩檢的便利性,更提升民眾檢查意願。

掌握健康生活五原則 遠離癌症找上門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至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也證實,透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除了解四項癌症篩檢、陽性追蹤及接受標準治療的重要性,平時也要把握戒菸檳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定期篩檢等健康生活五原則,來預防癌症,尤其在後疫情時期,應堅守「自我要保護」、「預先要準備」、「緊急要就醫」的原則,以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破除荷爾蒙治療致癌迷思 婦產科醫師陪你度過更年期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因為病患堅持絕不住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內科部兼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談起 2 年前投入腹膜透析門診植管的開端,竟是因為病患「不願配合」! 40多歲的企業老闆因為工作太忙,無法配合必須住院 3 天的透析前植管手術,而這樣的要求不但讓他成為台灣第一例門診植管的病例,也造福更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65歲女性,被診斷晚期肺腺癌,由於曾經陪伴罹患肺癌的先生抗癌,因而非常害怕治療副作用之苦。收治這位女性的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回憶,該患者先後使用了第一二代 EGFR標靶藥物、化學治療,因為疾病惡化改以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治療;患者自述只有腹瀉、皮膚等輕微副...

閱讀詳情 »

氣功教室 9/25 新班開課 每週 三 晚上 6:30 - 7:50   正因為氣功,集結我們拉攏在一塊 氣功,是我們找到了共舞的主旋律 氣功,引導我們體驗萌發更多美好 歡迎大家來加入學習、研究與成長 誠摯邀請: 從未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滿周歲的弟弟,晚餐後哭鬧,安撫後睡著,過一陣子又開始哭,間隔時間越來越短,原以為是肚子餓,餵奶後卻吐出不喝,肚子發脹,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尿布裡有如果醬般的血便,因此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診為腸套疊,經接受手術復位,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醫師林昊諭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