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

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

一年分為四季,四季變化形成自然界的氣象萬千。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人的飲食要順當季節,符合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律。只有順應自然,遵循四季變化的規律,注意飲食調養,才能夠防疾病於未然,增強體質,使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春季養肝脾

一年四季當中,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在五行中對應肝,人體的肝臟也剛好具有「生發」的特點,養肝的「生氣」目的就在生血氣,這是肝的主要作用。春季沒有保養好就會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火就不足,這時人們若嗜食冰鎮啤酒、冰棒等寒冷之物,就易發生寒性病變。因此,春季應以養肝為主。

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克土,肝氣太旺會傷脾氣。所以,春季養肝的同時也要養脾。春季飲食重點是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

春季氣候開始轉暖,多風且乾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等現象,所以應多吃新鮮蔬果,如草莓、蘋果、芒果、鳳梨等補充水分。也要多吃生薑、蔥,對於養肝陽有很大幫助。

 

夏季重養心

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且生機旺盛。夏季屬火,又因火氣通於心、火性為動,所以夏季的炎熱最容易干擾心神,使人心神煩亂。心煩會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臟的負擔,誘發疾病。由此可見,夏季養生重在養心。

由於氣候炎熱,新陳代謝也隨之旺盛,汗易外洩,易耗氣傷津,所以宜多吃些具有清熱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並以清淡為主,少吃肥膩的肉類。

元代醫學家朱丹溪在《茹談論》中談道:「少食肉食,多食穀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由此可見,清淡飲食在夏季養生中有無可取代的作用。平時可以喝些綠豆粥、荷葉粥等。

夏天容易心火過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削減心火。這段時期人體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甘味以養脾胃,且飲食不可過寒,因為人體實際處於外熱內寒的狀態,冷食多吃則傷脾胃,會引起吐瀉。此時應食西瓜、綠豆湯、烏梅等,可解渴消暑。食療有荷葉茯苓、涼拌萵筍等,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補虛損、益脾胃的功效。

 

秋季滋潤肺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陽氣隨之內收,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存的陽氣。

「秋氣通於肺」,秋高氣爽,天乾物燥,人體內部火氣旺盛,再加上冷空氣不斷來襲和溫度變化頻繁,人體適應不過來,就很容易引起肺氣失調。一旦肺氣失調,損傷津液,就會出現喉嚨痛、咳嗽、咽喉紅腫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季飲食需要護陰以防止秋燥,以養肺為先。

酸味有收斂肺氣的作用,辛味食物則會發散肺氣,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季飲食要少辛多酸。多吃酸味、汁多水潤的蔬果可有效預防疾病,尤其是梨、甘蔗、荸薺、枇杷等潤肺佳品。

 

冬季藏腎陽

冬季天氣寒冷,草木凋零,萬物閉藏。寒為陰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由於人身陽氣根源在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因此數九寒冬,養腎最為關鍵。腎之先天真陰靠後天水穀供養,平衡的飲食結構能提供充分營養,偏食太過則會傷及人之正氣。適當增加溫腎壯陽、滋陰補腎的食品,是冬季保養的重要關鍵。

在冬季進補一些養陰的食物,最不容易上火,所以冬令進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還可進食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桂圓等。黑色食品能入腎強腎,也宜擇食,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烏骨雞、海帶、紫菜等。

本文摘自《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一書第一章 順應節氣的食養地圖,時報出版

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按節氣顧五臟,吃出好體質》

精采摘文

順應節氣的食養地圖
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
為何要根據節氣變化進行食養?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養生法
九大人群的節氣調養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戴牙套,會瘦嗎?是許多人的疑問。醫師表示,牙齒排列不整齊,必要時就要做矯正,但其目的是在矯正牙齒,而非減重,若硬是要利用矯正來減重,那就有點本末倒置,若戴牙套又吃錯食物,小心就會越吃越肥。 台灣肥胖防治衞教學會常務理事暨減重專科醫師劉伯恩指出,不少人期待戴牙套矯正牙齒後會瘦臉、瘦身,但是減重諮詢門診...

閱讀詳情 »

卵巢腫瘤可以長多大呢?正常的卵巢大小與葡萄差不多,但台北1名盧姓婦人17年前發生經常性腹脹、腹瀉時,以為是更年期,直到某一天和朋友到醫院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取樣時全身冒冷汗,醫師懷疑有異,進一步檢查竟是卵巢癌,且2顆腫瘤都比壘球還要大! 卵巢癌缺乏早期有效篩檢的工具,患者確診往往已是晚期。 今年63歲...

閱讀詳情 »

秋風起,經常咳嗽怎麼辦?中醫師指出,咳嗽雖是小毛病,但背後卻隱藏健康大危機。中醫古籍記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提醒若有發燒、體重減輕、咳血及久咳不癒等症狀,千萬不可輕忽,建議平日可自我保養,喝些中藥果菜汁止咳。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指出,咳嗽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是人體的自我保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一名88歲的女性有心臟病和糖尿病,她於一年多前摸到右側乳房有一硬塊,就醫後經由醫師診斷高度懷疑為乳房惡性腫瘤,並且超過4公分。當時醫師建議病理切片檢查,但該病患卻忽略其建議,並未定時回診或去其他院就醫。直至日前因右側乳房腫瘤逐漸擴大,且已潰爛併有皮膚破損,流出分泌物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