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掀瓣」、「零接觸」近視雷射成趨勢 專家籲做好術前評估

「不掀瓣」 「零接觸」近視雷射成趨勢 專家籲做好術前評估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號稱近視王國,受近視困擾的人很多,近視雷射手術也蓬勃發展。近來近視雷射手術進步,不僅邁向全智能,並有淺層手術興起的趨勢,手術舒適度、術後安全性都大幅提高。不過知名眼科臨床研究副理陳思如呼籲,想近視雷射的民眾應了解自己的需求,慎選診所進行完整術前評估,了解手術優勢和風險,選對適合的手術方式。

近視雷射有哪些分類?


「不掀瓣」 「零接觸」近視雷射成趨勢 專家籲做好術前評估

近視雷射手術可依照是否有製作角膜瓣或是角膜切除深度來分類。

陳思如副理解釋,製作角膜瓣是指透過飛秒雷射、機械刀片切割掀開一層角膜,保留角膜上皮層細胞的完整度,並在下方的角膜基質層以準分子雷射切割深層角膜,刻蝕近視、閃光矯正度數,完成後再將角膜瓣蓋回,作為天然保護,等待周邊角膜上皮層細胞癒合,代表手術是「LASIK近視雷射」。

陳思如副理提到,製作角膜瓣的優點是角膜上皮層細胞切割較少,傷口恢復快、疼痛感低,適合術後需要急需清晰視力的族群。不過缺點是角膜瓣傷口如果遇到撞擊,如拳擊、媽媽被小孩抓傷眼睛,恐有角膜瓣移位的風險。此外,掀瓣手術會切割深層角膜,屬於深層手術,角膜保留厚度較少,角膜相對較不穩定,影響二次雷射的適合程度。

為克服掀瓣手術的缺點並保留優點,後續衍生「類不掀瓣手術」,陳思如副理進一步解釋,是透過飛秒雷射在深層角膜「打」出氣泡,製作微透鏡,並留下 2 至 4 mm的切口,再使用鑷子深入切口將微透鏡拉出,改變角膜結構達成近視矯正,代表手術是「SMILE近視雷射」。優點是避免角膜瓣的風險,但缺點是仍屬於深層手術,角膜保留厚度較少。

至於不掀瓣手術,陳思如副理說明,是直接以準分子雷射清除角膜上皮層細胞,並直接在其下淺層角膜繼續以雷射刻蝕度數矯正,屬於淺層手術,代表手術是「SMART TransPRK近視雷射」。優點是保留最多的角膜瓣,提升角膜術後安全性,缺點是傷口癒合時間相對較長。

淺層近視雷射手術成趨勢 SMART TransPRK夯

近來淺層近視手術SMART TransPRK逐漸成為趨勢,陳思如副理分析:

(一) 不掀角膜瓣,零切口:確保術後角膜的完整度與穩定性,避免角膜相關併發症。

(二) 零接觸:手術全程無器械接觸角膜,減少患者心理壓力。 

(三) 單一步驟、自動化手術:依照醫師評估後客製化的手術設計,再交由儀器全程自動化執行,降低人為操作的失誤。

(四) 可處理高階像差:可矯正近視、散光,甚至是複雜的高階像差,保持良好夜間視覺品質。

(五) 7D眼球追蹤技術:智能追蹤眼球位置,雷射精準治療。

(七) 術後角膜結構穩定:角膜厚度保留較多,適合運動族群選擇。 

想做近視雷射 慎選診所術前評估

近視雷射患者最在乎安全性,陳思如副理分享,她服務的診所致力提供透明化的資訊,並傾聽患者近視雷射的需求,確實告知適合的手術方式,以及伴隨的風險和安全性,建議想近視雷射的民眾,先了解自己的需求。


「不掀瓣」 「零接觸」近視雷射成趨勢 專家籲做好術前評估

為了讓患者安心,透過同位醫療人員服務自始至終,術前諮詢檢測達16台眼科機器,提供56項數據,包含眼表到眼底的全眼健康數值作為術前判讀,且術後兩年內提供8次回診。陳思如副理說,就曾有患者術前檢測意外發現青光眼、視網膜等疾病,再轉介至醫學中心治療,強調術前評估是近視雷射手術的重要環節。

在手術室工作的賴小姐分享,因工作戴眼鏡不方便,一天常常要配戴超過8小時以上的隱眼,常覺得眼睛視力模糊不適,有想近視雷射的念頭,不過當時選定SMART TransPRK北部才有,只好先作罷。所幸今年中部也引進術式,賴小姐說,從術前評估、術中與術後追蹤,醫療人員都很有耐心給予建議,術後視力隨即清晰,只有術後幾天有些不適,但獲得良好幫助,讓她很安心,工作也不再受眼鏡干擾。

陳思如副理說,診所原先只在北部開業,但許多中南部患者想諮詢近視雷射術式與安全性,特意北上就診,體諒患者舟車勞頓,近來也將近視雷射術式服務進軍台中,提供更好的醫療給中部民眾。


【延伸閱讀】

乳癌只能化療? 荷爾蒙治療副作用低不影響生育

破解新冠疫苗十大迷思 數據、懶人包一次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9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丹麥傳出疑似施打牛津AZ疫苗,出現血栓死亡個案,加上傳出其他疑似接種後發生血栓個案,丹麥、挪威、冰島等多個歐洲國家,宣布暫停牛津AZ疫苗;今(1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歐洲藥品局發出緊急聲明,丹麥等國是預防性措施,沒有直接證據顯示疫苗與血栓有關,且黃種人血栓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2)日一口氣新增6例新冠境外移入患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6名病例分別來自美國(第980例)、菲律賓(第981例、第984例、第985例)、法國(第982例)、英國(第983例);當中第982例入境1月入境持有陰性證明,至今也無症狀,在台灣約2個月才確診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民進黨前立委蔡啟芳因肺阻塞入住台大醫院,順利換肺才保住性命。今(1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中,有50年菸齡的蔡啟芳強調,「抽菸,比吸毒更毒」;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表示,移植肺臟來源非常不易,曾經完成全台首例「心臟死後器官移植捐贈」(DCD)肺臟移植,希望能增加肺臟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8歲徐女士2年前初診時發現直腸癌,即使已經完成治療,仍見她時刻擔心著何時會再復發、每日憂愁度日。腫瘤個管師注意到徐女士與其他病人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因此從治療前,腫瘤個案管理師即特別投入心力關懷徐女士,但就如臨床上所觀察到的現象:特別焦慮的病人,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