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免疫治療」興起 抗癌領域新突破

「免疫治療」興起 抗癌領域新突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癌症的治療方式近年來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傳統的手術、放射線和化學治療,近二十年來標靶藥物蓬勃發展。隨著醫學研究的進步,科學家發現人類免疫系統和腫瘤細胞之間的作用,推動免疫治療的興起,成為癌症治療上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免疫合併標靶藥物 肝癌轉移腫瘤縮小

今年60多歲的吳先生於2016年診斷肝癌,曾接受四次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然而在2018年3月發現肝癌復發,癌細胞已轉移至骨盆腔,於是吳先生開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標靶藥物,目前追蹤已超過半年,肝臟和骨盆腔的腫瘤逐漸縮小。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於2015年8月接受手術切除肝臟腫瘤,發現肝臟的黑色素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腦部有4處黑色素瘤,開始接受新型免疫療法合併放射線治療,在2015月12月回診時發現腦部癌細胞消失不見,至2016年12月追蹤時醫師表示黑色素瘤已完全根除。過去晚期黑色素瘤預後相當差,死亡率高,存活期不到一年,如今在新型免疫療法治療下有機會治癒。

放開煞車 啟動免疫細胞治療癌症

由於免疫治療的重大突破,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艾利森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學本庶佑教授共同獲此殊榮。兩位學者發現藉有阻斷免疫系統的抑制性訊息,可再度喚醒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的能力,促進抗癌領域新的突破。

人類的免疫系統在正常狀態下會攻擊外來的病原體和異常的腫瘤細胞,藉由免疫檢查點的調控,類似煞車系統,可避免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傷害到正常的細胞。而目前癌症的新型免疫治療就是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阻斷免疫檢查點的抑制訊息,類似放開煞車,再次啟動免疫細胞毒殺腫瘤細胞的活性,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免疫治療合併化療 增加癌症存活期

目前免疫治療的研究趨勢為尋找近一步提升療效的方法,主要方向為合併多種免疫治療或將免疫治療結合化療、標靶、放射線治療,以期增加抗腫瘤的反應率,提升癌症病人的存活期。

已有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對於無表皮生長因子基因突變,或無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第一線給予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比單用傳統化學治療,可顯著增加病人的存活期。相信未來免疫治療定可造福更多癌症病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原來是酒糟性皮膚炎 以為是敏感肌膚,但就算擦低敏產品也沒效嗎?當心您可能患了酒糟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所引起,所以一開始會有臉部泛紅的症狀,而血管若是擴張太久,血管中的組織液便會滲出,進一步刺激該處皮膚長出如青春痘的丘疹和膿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有很多出生不久的小嬰兒,經常會哭鬧不休,檢查尿布沒有濕,而且才剛餵了奶,也不是沒吃飽,新手媽咪往往會因此而手足無措;媽媽帶著寶寶就醫後,被醫師告知是因為腸絞痛。原來寶寶喝了奶之後,也會因為乳糖不耐而使得腸子脹氣,以致出現腸絞痛! 腸絞痛比例約佔10-30% 台安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害伯檢查延誤治療黃金期 現年八十歲的王伯伯,八年前經歷一場突發性的重大心臟手術,痊癒後原以為可在家含飴弄孫,享受退休生活,沒料到兩年前因血便就醫,隨即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王伯伯回憶:「其實更早以前醫師就叫我做大腸癌篩檢,但是我不聽…。」懼怕此類侵入式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早餐三明治,中餐排骨便當配珍珠奶茶,晚餐吃炒飯、乾麵。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每星期早午餐外食5天以上者,超過5成以上。外食美味又方便,現代人很少自己煮,飲食及營養都不均衡,長期下來容易慢性疲勞,使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醫師強調,外食族最容易少蔬果,建議每天吃足4至5碟蔬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