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揪癲癇基因 精準醫療及早預防

「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揪癲癇基因 精準醫療及早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癲癇是兒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每千位兒童中有5~10位罹患此症。而癲癇的診斷是以臨床病史的描述為主,腦波及腦部核磁照影檢查為輔,其具有多樣化的發作型態及複雜的病因,病因包括腦結構異常、中樞神經免疫疾病、腦部感染、神經代謝疾病及基因異常等,其中基因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基因和基因體檢測已成為診斷癲癇病因的主要工具。

傳統癲癇診斷率低 需經多項檢驗判讀

臨床醫師過去通常以病人發作型態、腦波判讀結果、癲癇症候群診斷標準及特殊的生化檢驗來決定安排何種基因檢測,檢測方法包括染色體核型分析、螢光染色體原位雜交、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技術、染色體晶片、標靶單基因檢測或標靶基因組套檢測,這些檢測方法對癲癇的診斷率大約為低於1%至33%。

次世代全基因體 揪出癲癇致病基因

臺中榮總兒童神經科李秀芬主任表示,不同的基因變異可能出現類似的發作型態,這使得傳統上以臨床表徵來篩選病人進行基因檢測的方法出現困境,許多兒童癲癇病人一直未能獲得基因診斷。隨著分子生物技術快速進展,現今兒童神經科醫師可利用新的次世代全基因體或全外顯子定序分析,快速找出癲癇致病基因,調整治療策略,改善病人預後。

全基因體定序 提早治療並預防

李秀芬主任指出,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分析,發現兒童癲癇病人中,約50%的病人可找到致病基因變異,這些致病基因相當多樣化,這表示癲癇具有個體間基因異質性,這在臨床診斷上是相當大的挑戰。

因此,在患有非特異性及非症候群癲癇的嬰兒和兒童進行逐步的分子診斷檢查是相當耗時且成本高昂的,全基因體定序可能是發現潛在致病基因的有力診斷工具,可提早結束漫長的疾病診斷過程。

【延伸閱讀】

家暴受害者從清醒到逃離 「這幾點」必須知道

低鹽飲食等於沒味道? 注意「這幾招」吃得美味又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輻射會致癌嗎?這是國人的迷思。醫師指出,輻射看不到、摸不到、聞不到,常引起民眾恐慌。但事實上,輻射是可以測量得到的,唯有過量才會有致癌的可能;而依目前法規:民眾1年接受1毫西弗劑量以下是安全的、是不會致癌的。 鄭孝義主任指出,低劑量輻射安全性高,不會造成癌症。(圖片提供/臺中醫院) 臺中醫院核醫科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臨床上常見病患本身不知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其實,只要好好按照醫療團隊的控制及治療,就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因此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 洗腎生活仍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2月某日下午,土城廣福派出所員警何思瀚執班時,接獲未顯示來電號碼的報案電話。話筒中傳來一位婦人痛苦微弱的聲音,說是已經喝下農藥決定輕生。何員立即向副所長謝英山報告。謝英山馬上調出電話錄音並與同仁詳聽推論出5個地址,隨即指派同仁兵分五路趕往救人。終於在其中的一處發現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0歲的劉先生,在前幾天於睡夢中心跳停止過世,故無法回診治療,也來不及和家人說聲再見;醫師看了劉先生的病歷資料,發現心臟超音波的報告顯示是「肥厚型心肌病變」。心因性猝死年輕族群佔多數 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林廷澤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的定義是因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