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揪癲癇基因 精準醫療及早預防

「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揪癲癇基因 精準醫療及早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癲癇是兒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每千位兒童中有5~10位罹患此症。而癲癇的診斷是以臨床病史的描述為主,腦波及腦部核磁照影檢查為輔,其具有多樣化的發作型態及複雜的病因,病因包括腦結構異常、中樞神經免疫疾病、腦部感染、神經代謝疾病及基因異常等,其中基因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基因和基因體檢測已成為診斷癲癇病因的主要工具。

傳統癲癇診斷率低 需經多項檢驗判讀

臨床醫師過去通常以病人發作型態、腦波判讀結果、癲癇症候群診斷標準及特殊的生化檢驗來決定安排何種基因檢測,檢測方法包括染色體核型分析、螢光染色體原位雜交、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技術、染色體晶片、標靶單基因檢測或標靶基因組套檢測,這些檢測方法對癲癇的診斷率大約為低於1%至33%。

次世代全基因體 揪出癲癇致病基因

臺中榮總兒童神經科李秀芬主任表示,不同的基因變異可能出現類似的發作型態,這使得傳統上以臨床表徵來篩選病人進行基因檢測的方法出現困境,許多兒童癲癇病人一直未能獲得基因診斷。隨著分子生物技術快速進展,現今兒童神經科醫師可利用新的次世代全基因體或全外顯子定序分析,快速找出癲癇致病基因,調整治療策略,改善病人預後。

全基因體定序 提早治療並預防

李秀芬主任指出,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分析,發現兒童癲癇病人中,約50%的病人可找到致病基因變異,這些致病基因相當多樣化,這表示癲癇具有個體間基因異質性,這在臨床診斷上是相當大的挑戰。

因此,在患有非特異性及非症候群癲癇的嬰兒和兒童進行逐步的分子診斷檢查是相當耗時且成本高昂的,全基因體定序可能是發現潛在致病基因的有力診斷工具,可提早結束漫長的疾病診斷過程。

【延伸閱讀】

家暴受害者從清醒到逃離 「這幾點」必須知道

低鹽飲食等於沒味道? 注意「這幾招」吃得美味又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42歲男性平時熱愛運動與健身,外型健美讓人稱羨,但自己確有說不出口秘密,約有1年與伴侶親密運動時,總是覺得腰痛使不上力,原以為是運動帶來的痠痛,就醫復健沒獲得改善,突然想到會不會是腎虧,前往泌尿科檢查,才發現輸尿管有個2公分大結石,腎臟已經呈現水腫。 健身運動出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忙於工作及家庭的年輕男性,自覺健康的他某天突然開始喘不過氣,但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反覆發作,未見好轉才到醫院就診;檢查診斷出肺動脈高壓併發右心衰竭,甚至休克。經緊急使用葉克膜、呼吸器、強心劑的治療下才從鬼門關搶救回來。肺動脈高壓未及時發現 一年存活率僅不到7成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1項國外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在健康餘命縮短排名榜中,名列第2,僅次於肺癌,骨鬆患者晚年臥床機率相當高,毫無生活品質。因此,營養師建議,應該從年輕就開始存骨本,經常攝取高鈣飲食,配合運動、日曬,降低骨鬆危機。 豆漿是高鈣飲食? 可以取代牛奶嗎? 有網友認為,豆漿為高鈣飲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子恩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七成染疫重症患者有慢性病問題,其中糖友染疫、重症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之多!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肥胖三者環環相扣,任何一項疾病都相當容易引起另兩項併發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指出,透過注射型腸泌素這類符合人體分泌激素的治療方式,可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