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成為助力 燒燙傷患者康復重生

「壓力」成為助力 燒燙傷患者康復重生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穿壓力衣真的很重要!」之前因為事故造成全身47%燒傷的范小姐說,范小姐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慢慢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一件一件嘗試脫下,在整形外科、復健科團隊與家人的陪伴支持下走過來,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得辛苦,但是看到如今不明顯的疤痕,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身體,真的很開心!「不穿壓力衣的話,之後會變成『蝙蝠』唷。」
八仙塵爆事件剛滿三個月,許多傷患陸續出院,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就是「復健」,花蓮慈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表示,復健是燒燙傷病患重回生活必經的過程,正確且持續的復健才能讓患者恢復肢體功能,穿壓力衣就是其中必備的步驟,不然手臂會跟身體軀幹沾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蝙蝠一樣,而且會無法活動。
梁忠詔主任藉著塵爆傷患的示範影片說明,一般來說平均臥床一個星期,肌力就會衰退5%,所以,復健重點可以簡單分為肌力、柔軟度與行走訓練方面,通常會讓患者臥床時,就開始藉由彈力繩訓練肌力,或者透過副木、毛巾等輔助拉筋,保持關節柔軟度。除了復健動作之外,「穿壓力衣」也是復健重點之一,梁忠詔主任分享,之前曾有病患就因為一時疏忽,結果造成傷口沾黏,下巴就跟肩膀連在一起,之後只好再由整形外科醫師開刀進行重建。
「燒燙傷的傷口如果沒有照顧好,留下的疤痕就會變得又紅、又凸、又硬,但是如果傷口照顧得好,搭配適當的壓力衣,疤痕就會又白、又平、又軟。」花蓮慈院復健科治療師陳美玉表示,壓力衣需要在傷口的每一吋皮膚上,都提供25毫米汞柱的壓力,才能發揮抑制疤痕增生,同時又不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面對每個人高矮胖瘦不同的狀況,所以,光是在套量的時候,每五公分就必須量一次,斤斤計較每一吋的壓力值,才能量身打造出最適合的壓力衣!
「壓力衣一天要穿23小時,剩下那一小時是在洗澡跟穿脫壓力衣。」陳美玉表示,大面積燒燙傷患者通常要穿上兩年以上的壓力衣,初期新生的皮膚很脆弱,所以,壓力衣的材質與縫紉方式要很講究,除了要透氣,還要長時間提供恆定的壓力,真的很重要!身為過來人,范小姐說,希望每位「傷友」不要放棄,一定有機會能恢復正常生活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4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中西醫合併治糖尿病,可降洗腎風險!國內研究發現,糖尿病患服用降血糖藥物,搭配中藥六味地黃丸,可降低3成以上的洗腎風險,此研究成果已登刊於《民族藥物學雜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蒐集1997至2008年的健保資料庫,對照1346名有洗腎糖尿病患,及1萬40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曾被醫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二十多歲男子,自幼不喜歡與人互動,有時想說話卻不知如何表達。十五歲時開始尋求中醫治療,父母也督促服藥長達4年,病患的行為、心理都有明顯的進步,去年還進入了理想中的大學!收治病例的林寶華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腦神經精神障礙者可能與「額葉症候群」有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住低樓層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內研究發現,1至3樓的PM2.5濃度,較中高樓層高出20%,人體長期吸入空氣汙染,容易增加動脈硬化風險,進而提高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根據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鄭尊仁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國內PM2.5標準是每立方公尺15微克,但大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醫療糾紛是民眾與醫護共同夢靨,為了從更多管道解決醫療糾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從去年起就曾舉辦研討會,分享北、中、南成功調解經驗,讓全台各地仿效推廣。今年更從醫療糾紛關懷著手,推動讓醫療院所在醫療糾紛事件發生初始,就先對民眾進行關懷,向病人、家屬說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