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讓自己不開心! 專家:運動可遠離憂鬱

別讓自己不開心! 專家:運動可遠離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國人快樂程度調查,近五成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而且女性比男性還快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覺得自己快樂及非常快樂的受訪者有7成6;覺得自己非常不快樂及不太快樂者則有1成7。
而依內政部資料104 年度 18 歲以上成人,約有330 萬人不快樂。分析快樂及不快樂者之憂鬱程度,近五成「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而讓民眾感到非常快樂的前三名生活事件為「身旁的人平安健康」、「能做自己想做/喜愛的事情」、「外出旅遊」。 
葉雅馨主任表示,根據數據顯示,感到快樂、非常快樂者,近三成有定時定期運動習慣,而不快樂者則有六成每週運動一次或更少,甚至沒有運動。主任建議,要讓自己快樂,可從有正向影響力的事情做起,如多和家人互動、幫助他人等等。
曾有憂鬱症的李女士說,原本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自己,忽然每天清晨五點醒來,細數每秒的流逝讓她感到「度秒如年」!不知道自己該做些甚麼。而目前已康復的她也表示,當她發現自己有憂鬱症狀時,透過積極治療、運動,讓她感覺到快樂,也有好友陪伴,若能跨出第一步─接受它、治療它,就是好的開始。
身心科范樂群醫師表示,要保持心理健康,可從維持固定運動做起,醫師建議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倒垃圾時去公園多走20 分鐘。醫師說,情緒、壓力會有起伏是正常的,可透過情緒量表來判斷憂鬱程度、尋求適當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月中開始,因為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之故,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極大影響。包括許多成年人開始在家上班或分流上班,而全國大專以下的學生也都在家進行停課不停學。對於必須同時兼顧自己在家工作,並照顧在家就學(或無所事事)小孩的家長,要怎樣適應這樣的變動並維持心理生理上的健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陣子全國防疫3級警戒,許多小孩都在家上課,1名4歲男童由家長發現,經常全身搔癢一直抓,特別在天氣熱容易流汗時,嚴重時不但抓到破皮流血,在手肘與膝蓋內側也有紅疹與丘疹,軀幹也有大範圍皮膚乾燥與脫屑,家長協助就醫才漸漸改善症狀,父親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狀況。 異位性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力受損的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儘早診斷,滿6個月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達到正常的語言、身心及社會人際發展。 國民健康署自101年起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新生兒聽力篩檢,109年出生的寶寶有16萬697人接受聽力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約有數百萬人陸續符合間隔10周條件,等待第2劑施打,今(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明(17)日開放7月9日前,年滿75歲(含)曾接種第1劑民眾,可施打第2劑莫德納,由地方政府造冊通知。 ▲開放施打第2劑莫德納資格。(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