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別讓自己不開心! 專家:運動可遠離憂鬱

別讓自己不開心! 專家:運動可遠離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國人快樂程度調查,近五成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而且女性比男性還快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覺得自己快樂及非常快樂的受訪者有7成6;覺得自己非常不快樂及不太快樂者則有1成7。
而依內政部資料104 年度 18 歲以上成人,約有330 萬人不快樂。分析快樂及不快樂者之憂鬱程度,近五成「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而讓民眾感到非常快樂的前三名生活事件為「身旁的人平安健康」、「能做自己想做/喜愛的事情」、「外出旅遊」。 
葉雅馨主任表示,根據數據顯示,感到快樂、非常快樂者,近三成有定時定期運動習慣,而不快樂者則有六成每週運動一次或更少,甚至沒有運動。主任建議,要讓自己快樂,可從有正向影響力的事情做起,如多和家人互動、幫助他人等等。
曾有憂鬱症的李女士說,原本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自己,忽然每天清晨五點醒來,細數每秒的流逝讓她感到「度秒如年」!不知道自己該做些甚麼。而目前已康復的她也表示,當她發現自己有憂鬱症狀時,透過積極治療、運動,讓她感覺到快樂,也有好友陪伴,若能跨出第一步─接受它、治療它,就是好的開始。
身心科范樂群醫師表示,要保持心理健康,可從維持固定運動做起,醫師建議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倒垃圾時去公園多走20 分鐘。醫師說,情緒、壓力會有起伏是正常的,可透過情緒量表來判斷憂鬱程度、尋求適當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器官捐贈遺愛人間,國人對這件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許多人已註記日後可捐贈,幫助更多生命延續下去,可惜僧多粥少,供給仍遠遠趕不上需求。台灣目前器官捐贈來源多為意外導致腦死的患者,一年約200人,還有活體捐贈,也就是捐贈肝臟、腎臟給家人。台灣也在2017年的時候,衛福部頒布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綜合報導】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女性慧慧(化名)先前因貧血問題,導致上下樓梯易喘及疲累,因而至血液腫瘤科看診,但後續經檢查發現,貧血竟是子宮肌瘤所導致,故轉診至婦產科,然而在子宮肌瘤手術過後,慧慧因經血量變少,擔心是否為手術後遺症,再次前往婦產科,最後在醫師的解釋下才知道,慧慧並非經血量變少,而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23日舉辦「SMA病童重獲新生感謝宴」,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表示,2020年對台灣SMA病友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首個SMA治療藥物終於開始有條件給付,讓20多位病友取得了藥物治療,也喊話政府及相關單位,希望可以讓更多病友有治療的機會。立委王婉諭受邀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