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安樂死」是善終選擇還是被自殺?!合法化惹爭議

【台北訊】本週五(5/14)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好好死》,闡述女主角珍妮特(Janette)罹患遺傳性肌肉萎縮症,因擔心自己將來淪落到生活無法自理的慘狀,選擇進行「輔助死亡」,她連繫了願意協助她的瑞士醫師艾莉卡(Erika Preisig),希望以有尊嚴的方式結束生命。

「安樂死」是善終選擇還是被自殺?!合法化惹爭議

映後論壇以《要不要活著,誰說了算?》為題,邀請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國內第一次安樂死公投提案人的婦產科醫師江盛、陽明大學教授楊秀儀,與9位公民參與,並越洋連線片中協助病患死亡的醫師艾莉卡,一同討論人是否擁有生命的所有權、安樂死合法化等問題。

醫師艾莉卡分享多年來協助病患死亡的心路歷程,說明主動安樂死跟輔助死亡是不一樣的,主動安樂死是由醫生負責注射,在瑞士合法的則是輔助死亡,病人必須自行注射或喝下藥物,此方式是想留給病人選擇權,「我希望所有國家都能夠接受輔助死亡,別再讓這些病人全世界奔波,只為了一死,他們應該可以直接在本國做。」但強調,在瑞士儘管輔助死亡已經上路35年,自己仍喜歡安寧照護,輔助死亡僅該是最後手段。

「安樂死」是善終選擇還是被自殺?!合法化惹爭議

針對人是否擁有生命的自主權?江盛認為,「當生命無法治療,甚至是精神或肉體上痛苦不堪時,人應該有死亡的權利,那是一個最終的人權。」楊秀儀則直言,「人有身體跟生命自主權,但並不擁有死亡自決權,生命擁有他自己,我們並不擁有生命。」

患有肌肉萎縮症的台灣障礙者權益處促進會副秘書長劉于濟有感而發地表示,看到影片展現出的是「障礙者的自主」,雖支持安樂死,但親身感受到障礙者在台灣的生存尊嚴是不夠好的,萬一真的推行了,障礙者會有一種「被自殺」感。

在台灣安樂死合法化仍有著許多爭議,要考量之後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各種影響,楊秀儀更提出若真的合法化,恐引起貧窮者、弱勢、重症病患等蜂擁申請,繼而引發滑坡效應,江盛則反對表示,根據美國現已實施《尊嚴死亡法案》的奧瑞岡州統計,經核准並已領藥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最後未施用藥物,另外三分之二的已施用藥物者,多數為白人、富裕人士以及具有高等教育者,在實務上滑坡效應並沒有發生。

「安樂死」是善終選擇還是被自殺?!合法化惹爭議

最後楊秀儀表示,反對美化死亡,擔心越來越多人將死亡視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江盛說道,「現在全世界走在比我們先進的國家裡才有這樣子的選項,期許這個議題能更早實現。」鄧惠文則認為,「現在可能有人正期待有更好的善終方式,太慢的話也許他們這輩子就沒有辦法享受到,但此議題真的還需要很多討論,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

《公視主題之夜SHOW–好好死》於514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5/15)上午七點半重播。公視+( https://www.ptsplus.tv )則於本週六(5/15)凌晨零點上架至下週五(5/21為止可免費收看。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上路以來,買到的口罩顏色無法讓民眾自行選擇,日前就傳出有家長抱怨家裡的小男生怕被同學笑,不肯戴粉紅色的口罩上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下午就特意戴上粉紅色口罩,還在例行疫情記者會召開前,與指揮中心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例酒店女公關確診,匡列接觸者一路在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最新數字,目前已經一口氣匡列123名接觸者,其中以台北市最多,目前已經採檢完成12人,其中10人陰性,還有2名職場接觸者檢驗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一年送急診就醫者,超過8成都是危急的檢傷分類1至3級病患,搶救就是在搶時間,但這類病人往往可能陷入意識不清、未隨身攜帶健保卡等狀況,讓第一線醫師無法掌握過往病史,經急診醫學會要求,健保署決定點頭同意,開放醫師只要輸入危急病患的身...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衝擊,造成藥品有斷料、斷貨危機,但在台灣,卻有大型醫學中心帶頭在「搶藥」,食藥署今(13)日進一步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期間藥品分配不均之處理指引」,就是看到國內竟有大型醫學中心早在1月、2月就下大單,美其名是未雨綢繆,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