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鹿亂撞」恐是病 及早篩檢不讓中風找上門

「小鹿亂撞」恐是病 及早篩檢不讓中風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心律不整泛指所有心臟節律不正常的情形,包含跳動速率過快、過慢或不規則,而臨床上最常見之心律不整當屬「心房顫動」,且當年齡增長,患病比例也會隨之提升。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指出,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心房顫動發生率約3-4%;但80歲以上老人,則約每十位就有一位罹患心房顫動,比例增至10%左右,挾帶高中風機率不可不防!

中風才知道有心房顫動? 留意平時心跳有無異常

心房顫動成因為心房不規則放電而使其快速、紊亂的顫動,每分鐘甚至會跳動高達300次,導致血液流動狀態不順暢,患者體內血液易淤積形成血栓、血塊,並隨血流跑至身體各處。若血栓跑到腦部血管就會形成中風,因此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較正常人高出5-6倍。可怕的是,心房顫動平時症狀並不明顯,許多患者直到中風送醫才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問題。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提醒,民眾可多加留意平時心跳是否出現「漏跳一拍」、「亂跳」等情形;另外,現今市面血壓計多附有偵測脈搏跳動規則與否的功能,民眾在量血壓時,應注意血壓計是否跳出心律不整的警示,如有,應儘速就醫進一步檢查,以利安排妥善治療;而在進行定期成人健檢時,除抽血、X光及其他基礎檢查之外,也可增列心電圖、心律不整檢測等項目,協助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心房顫動的目的。

過去心導管治療需透過X光 孩童暴露於輻射風險

此外,孩童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且多以「心搏過速」,即每分鐘心跳飆破200下來表現,此時孩童可能會感覺到胸悶、心悸或甚至發生呼吸困難、暈厥等情況。

一般臨床上針對4歲以上、體重15公斤以上且無法以藥物妥善控制病情的孩童,會建議採取導管治療。然而,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吳美環教授表示,以傳統電氣燒灼術放置心導管雖可協助改善症狀,但勢必得透過X光透視機來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孩童長期暴露在輻射下,不僅生長板、甲狀腺、性腺發育可能受影響,也有機率增加未來罹癌風險。所幸2016年出現一種新醫療儀器,以沒有輻射線的3D立體定位加超音波導引來取代X光,讓家長不再擔心之餘,也能降低醫護端暴露於輻射的危害。

衛教宣導、篩檢雙管齊下 有效防止中風併發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長期致力於心律不整衛教宣導,期望能藉此加深民眾對心律不整的認知,並提高警覺於不適時立即就醫;另外也與縣市政府合作推動「心房顫動篩檢計畫」,找出社區內潛在患者,以利提升早期治療率,防止嚴重併發症發生。

【延伸閱讀】

兒童心律不整有致命危險 7種狀況一次看懂

心房顫動篩檢找出潛在患者 及早治療預防中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從小就被教育運動前要熱身,醫師也說運動前應該要熱身,但為什麼要熱身?熱身有什麼好處?會讓運動表現變好嗎?肌力與體能教練曾子桓表示,熱身主要目的,是讓運動員為接下來的訓練及比賽,預作心理準備,並提升表現、減少潛在運動傷害的風險。熱身幫助動作更靈活 疲勞恢復更快熱身增加後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別讓結石悄悄找上你!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李宇坤醫師表示,結石好發於流汗多喝水少、慢性腸胃道疾病、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肥胖族群、內分泌問題的族群,想要預防結石形成,醫師強調生活形態的調整非常關鍵,多喝水、多攝取蔬果、補充足夠鈣質、多運動,養成健康習慣,減少肥胖問題,讓結石遠...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延燒全球,不能出國整個人都悶壞了,轉眼來到年底尾牙及過年相聚的季節,該怎麼放鬆緊繃心情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嗓音醫學中心張智惠醫師表示,KTV與親友高歌歡唱後,若是持續的聲音沙啞、甚至出現「失聲」情況,建議到耳鼻喉科用內視鏡檢查聲帶。K歌症候群 說話唱歌喉嚨痛張智惠表示,近來門診接獲不少病患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歲半的皓皓前幾天感冒,鼻涕比較多,過了幾天開始有點咳嗽和痰聲,看了住家附近診所,醫師說應該是鼻涕倒流的關係。皓皓活動力一直不錯,但呼吸聲很大,好像有點喘不過氣,媽媽帶他泡熱水澡、用蒸氣蒸鼻子、拍痰,又好像有改善。結果晚上睡覺時發出喘鳴聲,「ㄏㄧㄏㄧ」的聲音,早上趕緊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