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威脅!不是只有控糖就好 每4個糖尿病人就有1人共病心血管疾病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不是只有控糖就好!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今(13)日公布最新一份國人「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結果,發現罹病十年以上的資深糖友,對於糖尿病最危險的併發症「心血管疾病」關注度,往往隨著罹病時間越長而失去了戒心,忽略每4個糖尿病人就有1人有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威脅。

根據統計,台灣罹患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20萬人,但糖尿病衛教學會今年針對113名新陳代謝科醫師以及452名第二型糖尿病人進行的「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卻發現醫師及病人對併發症的關注度存有落差。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指出,調查顯示,超過6成4糖尿病人認為血糖達標最重要,可事實上,仍有5成7的人坦承自己糖化血色素(HbA1c)未達標準的7%以內。

影響所及,杜思德說,如果血糖控制不穩,等同於長期讓重要器官浸潤於高糖分,容易導致各種嚴重併發症,像是大血管、小血管及周邊神經病變等,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僅只是血糖的控制、監測如此簡單,共病的預防更是關鍵。

調查不只發現糖尿病人控糖達標比例低,且對併發症的重視程度也與醫師不同調,其中病人最重視的併發症依序為: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心血管併發症,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罹病時間增加,罹病資歷越久的病人對於心血管併發症的關注程度越來越低。

杜思德提醒,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才是造成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台灣本土的調查發現,因共病住院的資深糖尿病人(平均罹病十年)中,有6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就占了5成之多,資深病人其實更應該注意心血管病變。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強調,2019最新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糖尿病人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十年來持續上升,女性增加42.2%、男性增加37.9%;其次是醫病都擔心的腎臟病,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十年來漲幅高達7成,人數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因此,目前包括美國及歐洲的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中,皆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民眾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可以兼顧血糖及共病預防的治療策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反胃、嘔吐「小症狀」就醫竟是巨大肝腫瘤 化療後還變大

每日六大類均衡飲食怎麼抓份量? 用「拳頭」和「掌心」就能搞定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鍾藝 一份不尋常的醫療報告顯示,一名男子因為血液中有過量的脂肪,醫生需要手動為他放血來挽救生命。 這名男子現年39歲,在經歷了極度難受的噁心、嘔吐、頭痛之後,他到醫院就診。根據2月25日發表於《內科醫學雜誌》上的病例報告,此名男性患有糖尿病,在治療期間服用了多種藥物,不過服藥...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女性偏頭痛問題是男性的3倍,尤其是在30多歲和40多歲的育兒時期最為普遍。事實上,在30多歲的女性中,超過四分之一患有偏頭痛。對於許多患有偏頭痛的媽媽們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每次只要稍微抬起頭就會頭痛,這樣要怎麼照顧孩子? 有時頭痛到甚至無法享受家庭活動。美國Med...

閱讀詳情 »

第2屆智慧醫療展即將於3月26日在台北開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應用人工智慧打造高效能智慧醫院」,透過國內外150位的醫院院長或高層主管的共同探討,藉此推升人工智慧廣泛地在醫療及照護領域的應用,同時向海外來訪的醫院管理人員推介台灣智慧醫療解決方案,期擴大台灣智慧醫療產品的海外輸出。 2019智慧醫療...

閱讀詳情 »

中央研究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癌症醫療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特性,透過「癌細胞捕捉器平台」進行血液篩檢,就能掌握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精準預測頭頸癌轉移或復發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北榮腫瘤醫學部醫師楊慕華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