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癌症檢測再躍進 血液篩檢準確預測癌細胞轉移

  中央研究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癌症醫療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特性,透過「癌細胞捕捉器平台」進行血液篩檢,就能掌握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精準預測頭頸癌轉移或復發的風險,研究成果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北榮腫瘤醫學部醫師楊慕華說明,觀察腫瘤切片時發現,屬於麟狀上皮細胞的腫瘤細胞在侵犯周圍組織時,會形成團塊狀,因而引起研究興趣。如果能找出癌細胞轉移關鍵,就能準確預測日後發生機率。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瑛芝研究員研發「癌細胞捕捉器平台」,只需要採集2CC的血液,就可測出血液中癌細胞數量。歷經4年研究,研究團隊收集大量臨床數據證實,癌細胞如果集體遷徙,即是頭頸癌轉移惡化關鍵。

  張瑛芝指出,國內越來越多研究人員投入相關領域,在美國和台灣參與新興的液態檢體、精準醫學產業,「癌細胞捕捉器平台」技術也能運用在大腸癌檢測,在國外已經獲得臨床認證,除用以檢測和治療後追蹤,還可成為預後的照顧利器。

相關推薦

從小到大,我們每天刷牙、用牙膏已經成為自然,然而鮮少人想過,市面販售的牙膏成分是否有助於牙齒健康?美國一位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的家庭主婦翠西(Tracy)分享了她自製牙膏的經驗,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健康的牙齒。 市售牙膏成分待商榷 在一些報章雜誌可以讀到有關市售牙膏的訊息。市售牙膏主要包含甘油、氟化物以...

閱讀詳情 »

據最早的《本草綱目》記載:唐朝肅州人士姓何,自幼體弱多病,一晚醉臥山野,見兩人形植物相距三尺, 其根部自動交纏,許久自動分開。便挖了回去,大家都不認識,一長者說:此恐是神仙之藥,何不服之?於是曬乾後磨成粉,逐日服食,數月後舊疾皆愈,頭髮由白轉黑。孫子照方服用,活到130歲仍然鬚髮烏黑。後來當地居民...

閱讀詳情 »

記得兩年前在英國布里斯托,一歲的女兒染上傷風感冒,急忙抱到醫生診所去,只見醫生仔細檢查耳、鼻、喉與胸腔之後,就叫我回去多給小孩開水以及休息,我不解地詢問他為何不開藥?只見醫生比我更疑惑地解釋著:「只要兩天后再來檢查,若沒有並發症產生,讓身體自己去應付,反而能提高免疫力。」果然,七天后女兒不藥而癒。...

閱讀詳情 »

眼結石,又稱為結膜結石,主要由退化表皮細胞與分泌黏液結合,堆積在上下眼瞼的結膜處,形成白色或黃色顆粒狀的「結石」。忠孝大學眼科葉威毅醫師表示,輕微的眼結石若無造成不適,可無需處理;但若眼睛出現明顯異物感,或結石已突出結膜表面時,應安排門診手術移除,以免造成角膜損傷。  當結膜結石堆積於結膜下,若沒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