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砷中毒不只造成烏腳病 也與皮膚癌高度相關

  根據1項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的研究,將1979年至2007年間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的皮膚癌(包含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標準化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台灣其他非烏腳病盛行地區的皮膚癌發生率做比較,試圖找出砷中毒與皮膚癌之間的關聯性。

  結果顯示,在這29年間,烏腳病盛行區域相較非盛行區域,鱗狀細胞癌多了4到6倍,而基底細胞癌則提高3至4倍的發生率,至於標準化發病率則在1970年代自來水普及後明顯減少。

  此一全國性研究發現,砷中毒與皮膚癌(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之間有高度相關性;除了皮膚的病變外,慢性砷中毒在身體系統表現最常見的就是造成「烏腳病」。另外根據統計資料,也有提高膀胱癌、肺癌、周邊神經病變的機會。

  如果是罹患皮膚原位癌,可以選擇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基本上只要依規則追蹤治療,不只可以治癒皮膚原位癌,更能預防進一步惡化成皮膚癌。若已進展成皮膚癌,還是以手術切除為首選,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也可能在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協助下,選擇使用放射治療。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觀察的器官,當皮膚上出現不明病灶或病灶持續增大時,建議儘速尋求專業的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或接受不合法的坊間療法,以免延誤就醫,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只能避免病變進展成皮膚癌,對於已形成的皮膚癌也可以有較好的處置,甚至還能依據皮膚的表現早期診斷出其他系統癌症,進而早期接受治療。

相關推薦

齒列不齊或暴牙、戽斗等,齒列、咬合異常的情形,就稱為咬合不正。 就像孩子的容貌和父母親相似一樣,齒列、咬合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咬合不正事實上並無法預防。於是在這種觀念下發現有咬合不正就會想辦法治療,而造成了藉由矯正治療來修正齒列、咬合的情形。以專門實施矯正治療的牙齒矯正醫師為首,多數牙醫師都認為咬合不...

閱讀詳情 »

「咬合不正的人變多,是因為和過去相較之下,現代人不咬堅硬的東西,沒有使用上下顎所致。」大家都聽過這類的說法吧?沒錯,人類的身體如果不使用的話,的確會變得衰弱,所以咀嚼和上下顎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 但是,根據原住民族飲食變化與口腔疾病相關性的調查報告所示,似乎是不同的因素產生了影響。 在仍過著傳統飲...

閱讀詳情 »

牙醫師常說定期檢診很重要。當然,如果是曾經做過蛀牙或是牙周病治療的人,的確有必要定期確認治療過的部位是否沒問題,以及蛀牙或牙周病是否有復發的情形。牙科治療後的定期檢診或保養,稱之為保健。 但是,對於沒有蛀牙也沒有牙周病的人來說,定期看牙科接受檢診這件事與預防無關。只是去看看牙醫,以為蛀牙就會少幾顆,...

閱讀詳情 »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實驗顯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維生素C殺死,然而維生素C的細胞毒性以及這種選擇性殺傷作用產生的機理至今不明。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