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要!喝豆漿的七大禁忌!勿裝保溫瓶!

豆漿是一種老幼皆宜、價廉質優的液態營養品,它所含的鐵是牛奶的6倍,所含的蛋白質雖不如牛奶高,但在人體內的吸收率可達到85%,因此有人稱豆漿為「植物牛奶」。但你知道喝豆漿也有禁忌嗎?若不注意將有可能引起腹瀉、子宮肌瘤的健康問題喔!
重要!喝豆漿的七大禁忌 勿裝保溫瓶!
1. 忌喝超量
一次喝豆漿過多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長期大量飲用還有可能誘發子宮肌瘤的健康問題。

2. 忌在豆漿裡打雞蛋
很多人喜歡在豆漿中打雞蛋,認為這樣更有營養,但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漿中的胰蛋白結合,產生一種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大大降低了人體對營養的吸收。

3. 忌裝保溫瓶
豆漿中有能除掉保溫瓶內水垢的物質,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以豆漿作為養料,瓶內細菌會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能使豆漿酸敗變質。


4. 忌加紅糖
豆漿中加紅糖喝起來味甜香,但紅糖裡的有機酸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后,可產生變性沉澱物,破壞營養成分。

5. 忌喝未煮沸的豆漿
很多人喜歡買生豆漿回家自己加熱,加熱時看到泡沫就誤以為已經煮沸,其實這是豆漿的有機物質受熱膨脹形成氣泡冒出的現象,並非沸騰。

沒熟的豆漿對人體是有害的。因為豆漿中含有兩種有毒物質,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並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狀。預防豆漿中毒的辦法就是將豆漿在100℃的高溫下煮沸,就可安心飲用了。如果飲用豆漿后出現頭痛、呼吸受阻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絕不能延誤時機,以防危及生命。

6. 忌空腹飲豆漿
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補益作用。飲豆漿的同時吃些面包、糕點、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可使豆漿中蛋白質等在澱粉的作用下,與胃液較充分地發生分解,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

7. 忌與藥物同飲
有些藥物會破壞豆漿裡的營養成分,如四環素、紅霉素等抗生素藥物。

【特別提醒】

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豆類中含有一定量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有胃潰瘍的朋友最好少吃。胃炎、腎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飲食,而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宜禁食。

豆類中的草酸鹽可與腎中的鈣結合,易形成結石,會加重腎結石的症狀,所以腎結石患者也不宜食用。痛風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黃豆中富含嘌呤,且嘌呤是親水物質,因此,黃豆磨成漿后,嘌呤含量比其他豆製品多出幾倍。所以,豆漿對痛風病人不宜。"

推薦文章閱讀:

飯後一小時絕不能做8件短命事!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2646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林建鋒/台中報導 台中42歲少婦鼾聲如雷,枕邊人有苦難言,夫妻為此數度冷戰,妻子只得私下就醫,經亞大附醫耳鼻喉科醫師安排「睡眠內視鏡」與睡眠生理檢查,確診為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打鼾元兇為口咽部呼吸道狹窄,轉由牙科醫師評估後,考量患者手術意願低,建議配戴止鼾器,果然改善打呼症狀,夫妻感...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 李文成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Omicron在台灣再掀一波本土疫情,傳染力強、潛伏期短、發病快,尤其不少都是幼童受害,面對這一群沒有疫苗可打的未滿12歲孩子,很多爸爸媽媽不免擔憂,究竟要如何防範Omicron?萬一孩子被感染又要注意什麼事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建議,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