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Omicron害「未滿5歲童」染疫住院暴增 醫教家長一策略自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Omicron在台灣再掀一波本土疫情,傳染力強、潛伏期短、發病快,尤其不少都是幼童受害,面對這一群沒有疫苗可打的未滿12歲孩子,很多爸爸媽媽不免擔憂,究竟要如何防範Omicron?萬一孩子被感染又要注意什麼事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建議,爸媽可採取繭縛策略(cocoon strategy),由會接觸兒童而能打疫苗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

Omicron躍居全球主流病毒株之後,確診人數又開始迅速的增加,儘管Omicron在成人造成的症狀比Delta輕,重症及死亡率也比較低,但是Omicron在兒童的確診個案數以及住院比例大幅上升,代表Omicron相較於Delta或更早期其他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也較多。

吳宗儒說,細分年齡層來看,未滿5歲的幼童是受到Omicron影響差異最大的年齡層,感染個案及住院個案短時間暴增。根據研究,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氣喘,有這些危險因子的兒童青少年要更小心;早產兒、新生兒及小嬰兒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

家長要注意的是,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急性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疲倦感、頭痛、鼻塞、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病變、嗅味覺喪失等,而除了嗅味覺改變和特殊的皮膚表現之外,其餘症狀都很難與其他病毒感染做區分。

吳宗儒強調,疫苗仍是面對新冠病毒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然而疫苗最大的挑戰在於新冠病毒的高突變機率,及如何維持體內持久的高抗體濃度,體內抗體濃度越高,住院或重症的機會就越低,傳播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

對付Omicron,疫苗追加劑提供了明顯的保護作用,即使感染症狀也會比較輕。偏偏目前國內還沒有核可未滿12歲兒童的新冠疫苗。

吳宗儒建議,此時爸爸媽媽可以採取繭縛策略(cocoon strategy),由會接觸兒童而能打疫苗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且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更是保護個人減少被感染機會的不二法門,有症狀的兒童應在家休息,待症狀改善再恢復上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唇癌沒治療竟吃去他4分之1張臉! 醫花12小時「刻」回嘴唇

133萬人搶到第22期疫苗預約!打莫德納最多 情人節起開打一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youtube)   中國江蘇產品品質監督檢驗所,近日展開對市售保溫杯產品的品質風險監測,結果在145批次樣品中,測出問題總數高達73個!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不少人習以為常的用保溫杯泡茶,裝果汁等都不是保溫杯的「正確打開方式」。報告指出,不...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wiki、巧克力網) 泡麵雖然取得方便、沖泡容易、口味也夠香辣,但你知道它卻潛藏著有害健康的危險因子嗎? 過去很多人以為「泡麵含有很多防腐劑,吃多了會變成木乃伊」其實這並不正確,泡麵中的麵並沒有含什麼防腐劑,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為了保存方便,泡麵都經過油炸,而且油中往往添加了BHT(防止...

閱讀詳情 »

男子吃魚後不停放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吃魚也會不停的放屁,而且拉出來的都是油,這也太可怕了吧!男子吃完「怪魚」屁股不停流油,肛門冒油連放個屁都有「血「,後來才確定是橘紅色的油冒出。尤先生有些鬱悶,陪朋友去吃魚,沒想到隨後兩人都拉肚子,一天拉了四五次不說,拉的還全都是「油」。 男子吃魚後不停放屁 &n...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youtube 感覺痛痛的。 「擠痘醫生」桑德拉(Sandra Lee)又有新作。這次病人頭上長了痘痘,她劃開頭皮後擠出的東西讓人大開眼界。手術後她不得不用針將傷口縫好,因為那個痘痘的尺寸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沒想到人的頭皮下也能長出這麼可怕的東西。   ▼桑德拉從病人的頭上擠出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