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Omicron害「未滿5歲童」染疫住院暴增 醫教家長一策略自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Omicron在台灣再掀一波本土疫情,傳染力強、潛伏期短、發病快,尤其不少都是幼童受害,面對這一群沒有疫苗可打的未滿12歲孩子,很多爸爸媽媽不免擔憂,究竟要如何防範Omicron?萬一孩子被感染又要注意什麼事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建議,爸媽可採取繭縛策略(cocoon strategy),由會接觸兒童而能打疫苗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

Omicron躍居全球主流病毒株之後,確診人數又開始迅速的增加,儘管Omicron在成人造成的症狀比Delta輕,重症及死亡率也比較低,但是Omicron在兒童的確診個案數以及住院比例大幅上升,代表Omicron相較於Delta或更早期其他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也較多。

吳宗儒說,細分年齡層來看,未滿5歲的幼童是受到Omicron影響差異最大的年齡層,感染個案及住院個案短時間暴增。根據研究,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氣喘,有這些危險因子的兒童青少年要更小心;早產兒、新生兒及小嬰兒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

家長要注意的是,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急性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疲倦感、頭痛、鼻塞、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病變、嗅味覺喪失等,而除了嗅味覺改變和特殊的皮膚表現之外,其餘症狀都很難與其他病毒感染做區分。

吳宗儒強調,疫苗仍是面對新冠病毒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然而疫苗最大的挑戰在於新冠病毒的高突變機率,及如何維持體內持久的高抗體濃度,體內抗體濃度越高,住院或重症的機會就越低,傳播病毒的能力也會下降。

對付Omicron,疫苗追加劑提供了明顯的保護作用,即使感染症狀也會比較輕。偏偏目前國內還沒有核可未滿12歲兒童的新冠疫苗。

吳宗儒建議,此時爸爸媽媽可以採取繭縛策略(cocoon strategy),由會接觸兒童而能打疫苗的人都完整接種疫苗,進而保護還不能接種疫苗的兒童。且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更是保護個人減少被感染機會的不二法門,有症狀的兒童應在家休息,待症狀改善再恢復上課。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唇癌沒治療竟吃去他4分之1張臉! 醫花12小時「刻」回嘴唇

133萬人搶到第22期疫苗預約!打莫德納最多 情人節起開打一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3C,也讓葉黃素這類的護眼產品成為熱議的話題;然而,葉黃素應該要吃多少劑量才足夠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葉黃素是視網膜與黃斑部的重要營養成分之一,因此適量攝取葉黃素可有助於預防黃斑部病變,建議可從飲食中多攝取黃色與綠色蔬果,就有助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成分!  現...

閱讀詳情 »

美白這個名詞是亞洲女生必備的項目之一,從古至今流傳「一白遮百丑」,可不是無憑無據的。只要夠白,哪怕五官再路人,那也是自帶洋氣因子,並且穿衣好看,不挑顏色 ,從臉上看起來也要比同齡人年輕好幾歲!為了可以白,各種美白療程、產品紛紛主打這訴求,但是,這麼多年下來似乎找不到真正達到白的療程與產品,即使是醫美...

閱讀詳情 »

▲長庚研究找出東西方人均適用的安全篩檢肝癌病患接受質子治療的治療指南。(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因為肝硬化或手術、治療的關係,使肝臟體積縮小,台灣肝癌患者常面臨「肝臟小、腫瘤大」的治療侷限,傳統治療無用武之地,只能寄希望於質子治療,而突破過去難以訂出如何安全治療大腫瘤又不...

閱讀詳情 »

腹腔癌症熱化療法,將可提供癌末病人一線生機。(圖/萬芳醫院提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癌症末期,當其他治療都束手無策時,腹腔癌症熱化療法(洗肚子),將可提供病人一線生機。一位胃癌末期的病人,被診斷出來時,醫師判斷只有半年可活,為了與癌症病魔一搏,他在萬芳醫院謝茂志副院長的建議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