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青光眼全面攻佔 2020年全球罹患人數恐破8千萬

  青光眼是世界第2大致盲原因,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人口老化,2020年全球的青光眼患者可能達8000萬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4萬人,平均每天增加50名患者,預估2020年時將突破45萬人。

  近年研究為了解青光眼病人對現實生活的實際感受,進行病人症狀的統計,早期或中度青光眼的患者最常見症狀是需要更多的光線才看的清楚和有點模糊的視力,晚期青光眼患者感到好像通過不乾淨的眼鏡看東西,或是看不到某一側的物體,以及分辨不出顏色。確診青光眼合併中度視野缺損的病人中,有4分之1竟然回覆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蕭雅娟指出,門診也曾遇到明明檢查結果病情惡化的年輕青光眼病人,卻因沒有感覺到自己視野中有「隧道般的黑影」而不願意接受進一步手術或雷射積極治療,經過多次溝通,才知道再不治療會對視力健康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以前所描述青光眼會以視野縮小為宣導標語,實則過度簡化了病人的自覺症狀。青光眼患者的視力,並不像傳統報告中周邊視野喪失那樣簡單,所以若是身為高危險群或年長者有類似症狀出現,不能再以眼鏡度數不足為由自我安慰,拖延病情,建議要考慮是否可能是青光眼,並就醫詳細檢查。

  蕭雅娟表示,青光眼總是在你不注意時損壞你珍貴的視神經,因為病人幾乎沒有症狀,使早期診斷率相當的低,而就算被診斷出青光眼,病人也很少察覺到自己視野的變化,甚至疾病晚期才會出現視力下降,使得依照醫囑按時點眼藥這件事在執行上相當困難。

  蕭雅娟鼓勵青光眼病人應細心注意生活中視覺相關的小改變,遵守規則用藥和定期追蹤,盡量安排將點用藥物的時間與日常生活作息連結,如起床用餐時間和就寢時間。透過這種融入生活的給藥方式,點用眼藥水就會成為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就能持續治療常保健康。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雙十連假過後,將近,許多國高中(職)、大專院校生就得迎接第1次段考,K書準備考試,不少人可能長期處於坐姿、低頭的同一姿勢,可能引發肩頸痠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適,國健署提醒,考生除了得維持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之外,也不妨試試以伸展運動加上...

閱讀詳情 »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30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尤其現代人飲食西化、纖維攝取不足、久坐少動更增加大腸癌的發生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孫麒洹醫師表示,若自覺排便習慣改變、老是覺得排便排不乾淨,或觀察到不明原因的血便、腹絞痛、體重減輕等可能都是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應及早就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然而,孫...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悶壞了,國內近期登山、健行、露營等活動皆呈倍數成長,但郊遊踏青在野外看到不知名的植物,可別隨手採摘烹煮食用!根據食藥署統計,近3年來協助鑑驗民眾因誤食野外有毒植物而引起的中毒案例就有6例,且又以把「綠褶菇」、「姑婆芋」誤認為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