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數學模式」驗證 台灣因為做了這件事防疫效果增加28.3倍!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有多好?數字會說話。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今(22)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真實數據與數學模型證實了台灣的防疫成效,研究人員指出,其中光是台灣採用「有風險就隔離」的策略,相較於「僅隔離有症狀」者,就增加了28.3倍的防疫效果。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迄今仍在全球蔓延,已造成超過4千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高達113萬人,相對歐美疫情無法剎車,然而台灣未實行大規模封鎖行動,仍能維持正常上班上課與各種經濟活動,也沒有大規模疫情爆發,醫療體系正常,凸顯防疫政策正確而有效。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真實數據與數學模型證實,包括:良好的邊境管控、詳盡的疫情調查、確實的隔離與檢疫,以及民眾遵行防疫措施,正是台灣抗疫4大支柱。

國衛院副研究員鄒小蕙指出,數學模型顯示,若將境外移入病例由40人減至5人,防疫效果增加2.7倍;疫調周全度由40%增加到90%,防疫效果增加7倍;台灣採用有風險就隔離的策略較僅隔離有症狀者增加28.3倍的防疫效果;而民眾遵行防疫措施將R0(基本傳染數)從2.5降至1.5,增加了1.9倍的防疫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流感、腸病毒等流行病的傳染率。

研究人員認為,防疫成功也可回溯於台灣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由於承受了73人死亡的慘痛教訓後,嚴謹地修訂傳染病防治相關法令,配合健保、移民及海關系統資料,才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早期,即針對流行區域進行邊境管制,攔截可能的感染者,搭配完整的隔離檢疫措施,並對所有確診病例進行詳盡的疫調,有效截斷傳染鏈。

鄒小蕙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角色尚未明朗下,各國隔離檢疫策略可分為「只隔離有症狀者」、「隔離有症狀者,而無症狀者靠篩檢策略檢出後隔離」及「只要有風險就隔離(有症狀、無症狀全部隔離)」3種,台灣採用第3種策略,而國衛院的數學模式就顯示,第2種策略的防疫效果較第1種強3.5到12.3倍不等,端看能找出多少無症狀病患而定,但台灣策略則較第1種強28.3倍,隔離者在篩檢後確認未染疫才可解除隔離,大大降低傳播的可能性。

民眾全民戴口罩,在疫情發生一開始就落實防疫措施,也是台灣經驗成功的一大因素,研究人員強調,基本傳染數R0從2.5降到2,防疫效果可以增加1.6倍;如果R0降到1.5,防疫效果則增加1.9倍。而強調個人衛生的防疫措施,同時也讓其他流行病的傳播率明顯降低,像流感病例減少7成,腸病毒更減少9成。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兒虐「無聲」害一生!研究驚揭台灣寄養機構兒少 終身精神疾患高達5成

陳時中「秋冬專案」方向曝光! 旅遊絕對不放行、商務嚴管下放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連續有好幾波寒流襲擊台灣,造成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幅增加。一位原本患有糖尿病的67歲男性,在去年12/28清晨,突然感到一陣胸悶不適,自睡夢中驚醒,合併有冒冷汗的情形。經家人協助送往醫院急診,被診斷為急性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到院時,心跳僅剩...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至今,前線醫護人員持續努力遏止疫情發展,今(28)日迎來連續第4天本土0確診。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上,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武漢肺炎疫情發展。(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清明4天連假離島航班 1514架次下週一開賣 快新聞/桃園每天可採檢...

閱讀詳情 »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案895、896,分別自美國及德國入境。陳時中表示,案895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去年10月前往美國,今年1月24日返國,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個案...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疫情升溫,截至今天累計15人染疫。因應春節假期將至,交通部航政司司長何淑萍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春期假期疏運期間,高鐵、台鐵禁止飲食,有服藥需要喝水或哺乳需求的民眾除外,海空運輸及公路客運也比照辦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