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上可以喝一杯黑糖薑紅茶」樓中亮發展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打敗年紀

體溫決定健康

陽氣足不足 算的出來

學醫、行醫二十多年,知名中醫樓中亮發現,許多人生重病或病治不好,往往是因為不清楚自身體質,讓自己陽氣不足、體溫越變越冷而不自知。

近年來國人注重健康養生,不少人從健康黃金三角來勵行健康的生活習慣。早餐一杯精力湯,飲食清淡,每天運動,晚上十一點前就寢,但令人費解的是,其中不乏許多人依然罹患癌症。

樓中亮就遇到很多這樣的病人,注重養生,不抽菸,不喝酒,定期作健康檢查,結果都正常。但是,當他們發現得癌症時,都已到了末期。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這些人天生的體質偏寒,又長期吃生冷食物,體質就越來越冷,體溫只有三十五點多度。」

「早上可以喝一杯黑糖薑紅茶」樓中亮發展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陽氣就是體溫

養成每天量體溫的習慣

根據全世界研究免疫系統的報告,體溫降一度,免疫度就降百分之四十。樓中亮在作博士研究時發現,「體溫跟陽氣可以畫上等號,這就是為何臨終前體溫一直下降。體溫越高,免疫功能越好。體溫每增加一度,免疫功能就增加五到六倍,代謝功能就增加百分之十五。身體健不健康,陽氣是關鍵。一個人死氣沉沉,他的體溫一定很低。」

樓中亮提到,自從市面倡導喝精力湯以來,他的診所就多了至少五千個女性案例,有的不到三十歲就停經,甚至有些小女生,喜歡吃冰、喝冷飲,十七、八歲就停經,這些女性的體溫大都是三十五點六或三十五點七度,明明是寒性體質,還吃生冷食物。

「國際上醫學研究發現,癌細胞在三十六度以下的環境中長得最快,溫度越低,癌細胞長得越快。癌細胞在人體生長最快速的溫度就是三十五點多度,到三十九度就全部死光了。」樓中亮說,他在摸癌症病人的手腳時發現都很冰冷,一測體溫,只有三十五點多度。但是,某些自認為體質是熱底、怕熱、不怕冷的病人,一摸他們的手好熱,一量體溫,竟然只有三十五點多度,而是都是重大疾病如紅班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

「根據中醫的理論與說法,當體內累積太多寒氣時,會把陽氣往外逼,稱為『逼陽外越』;陽氣到了外面後,由於陽是非常熱的,就會造成體表熱的現象,患者會感覺躁熱,但身體裡卻是冷的。」

「早上可以喝一杯黑糖薑紅茶」樓中亮發展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樓中亮還遇到好幾個病人,既有的腫瘤本來是良性,但三個月到半年之後檢查,通通變成惡性。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三十至四十歲之間,接了一些案子,壓力很大,晚上睡不好。「人處於壓時,體溫往往會下降。壓力讓人不自覺,一旦你習慣這種狀態,體溫就一直往下降。」

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發現體溫是健康的關鍵。明代大醫張景岳曾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紅日就是太陽,真陽就是陽氣,也就是維護生命,讓心、肝、脾、肺、腎功能,或是內分泌、酵素等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保暖就是保護陽氣,維護自己的健康及生命,可以說「暖=體溫=陽氣」。

早上量舌溫喝黑糖薑紅茶

晚上睡前不忘泡腳

根據樓中亮的研究、臨床經歷與自身保健經驗,他發展出一套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由早晨起床後量舌溫開始。「早上起床,沒有刷牙和洗臉,不喝水的情況下,在八點以前量舌溫,養生目標定在三十六點五度。台灣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起床舌溫都在三十六點五度以下。」

量完舌溫之後,先在床上動動身體,再慢慢起床。起床之後喝黑糖薑紅茶,提高體溫,隨後可以作些運動。薑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毒;黑糖則提供熱量,且富含礦物質;紅茶經過全發酵,是熱性的茶,可以養胃醒腦。早上起床喝了黑糖薑紅茶之後,熱量增加,毒素排除,稍微動動,就會流汗。作法是老薑切三片,丟到煮開的黑糖水裡,再把紅茶包放進去,悶一下就可以喝了。

 

「早上可以喝一杯黑糖薑紅茶」樓中亮發展簡單易行的養生撇步,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魅麗雜誌112/113期/1+2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有偏頭痛的困擾嗎?甚至有時疼痛達好幾天仍未好轉?其實只要透過正確治療,就能有效戰勝偏頭痛問題!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陳律安醫師指出,偏頭痛造成的疼痛程度是屬於中重度的疼痛,若長年處於偏頭痛,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埋下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甚至自殺的風險,不得輕忽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於嬰幼兒的成長,常常從長輩口中流傳的一句諺語: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胚胎、出生、成長至成人會經歷一個特別的發展歷程。而這些歷程是基因內涵的計畫,隨著成長,會在特定時間逐一展現每一個內建好的項目。準確發育基礎動作 修正偏異才有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私密處腫起來,痛到走不了路,很可能是巴氏腺囊腫!馬偕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表示,巴氏腺囊腫一般不容易發生,它的腫大發炎與濕熱體質有關,呼籲女性初期發覺陰部分泌物變多、異味搔癢、灼熱腫痛等徵兆時,應及早調理體質,別等到化膿腫起來才就診,延長恢復的時間。巴氏腺體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出現今(2021)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今年3月16日來臺工作,因發燒於機場攔檢通報,經登革熱NS1快篩陰性後,送至醫院就醫及採檢COVID-19,其中機場採檢之血清檢出屈公病毒陽性確診。個案目前住院隔離中,同行者2人目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