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永恆少女」難自立 依賴型人格障礙增兩成

「永恆少女」難自立 依賴型人格障礙增兩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24歲的女性患者小美(化名),因身為家中獨生女,從小父親特別寵愛,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但工作常因自卑、過度依賴又總是推諉及找藉口,被主管及同事抱怨,最後辭職在家。父親起初並不在意,沒想到小美依賴性愈來愈嚴重,一定要父母陪同才願意出門,晚上還常失眠;最後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確診罹患了「依賴型人格障礙」。

「永恆少女」內心長不大 依賴父母無法自立

楊聰才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觀察,最近發現罹患「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年輕女性患者增加約二成,因缺乏找工作勇氣,整天在家黏爸媽,最後甚至出現失眠、憂鬱等負面情緒,被家人帶到精神科檢查,心理學上稱這類「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女性為長不大的「永恆少女」。

楊聰才精神科診所劉誠崇醫師解釋,所謂「永恆少女」觀念源自心理學家榮格(C.G. Jung),認為人都需要經過分離至個體化的過程而成長,如果個體化不成功,即便外表與年齡隨著時間增長,但內心卻永遠處於青少年狀態,性格不成熟,便無法承擔起責任。

凡事都需要家人的協助

劉誠崇醫師補充,「依賴型人格障礙」的盛行率約0.6%,患者可能從小被父母過度寵溺,不放心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長大後相當在意別人評斷,害怕忤逆他人而無法自行抉擇、解決問題。在他們心中認為父母是永遠的避風港,不僅沒有尋找新工作的動力,連生活模式或是否就醫都無法自己下決定,常常是父母發現後帶來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擴大社交圈才能從根本改善

楊聰財醫師建議,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除了使用藥物外,也要從認知行為調整及自信重建療法多方面著手,鼓勵患者養成寫日記習慣,再逐漸從依賴事件中培養獨立能力,父母也要配合醫師指示,共同協助患者學習自主、提昇自信和獨立能力,並鼓勵患者擴大社交圈,才能從根本改善問題,讓患者能夠有正常的社會及生活功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再現藥安風暴!歐美發現,含「雷尼替丁」(ranitidine)成分的藥品,因為存放條件不同,成分中致癌物NDMA可能超標,危害病友健康。食藥署19日上午公布,廠商自主檢驗藥品「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其中10批超標,共計720萬顆藥品已經緊急下架回收。 食藥署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有肩關節疾病的困擾嗎?為讓長期受到肩痛所苦的病患,或是想要預防保健的讀者,得到正確的保健方式,擁有中西醫師資格的石英傑醫師,將多年來臨床診治病人的經驗寫成《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一書,不僅彙集多項最常見造成肩膀病痛的疾病集結成書,更搭配專人繪製的圖片,用簡單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1位36歲男性,因轉換工作進行職前體檢並順便進行健康檢查,於腸胃道內視鏡發現疑似胰臟腫瘤壓迫十二指腸,進行內視鏡切片後,病理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黃賢能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瘤最常出現在腸胃道,其次是胰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會與孩子一起共讀嗎?根據研究,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互動與親密感,更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甚至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尤其孩子在三歲前完成大腦80%的發展,換句話說,若能越早開始親子共讀,對孩子腦部發育更佳,爸媽也不用過於擔心該如何開始,只要隨手一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