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台大研發微創皮膚切片 可診斷類澱粉神經病變

台大研發微創皮膚切片 可診斷類澱粉神經病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以往診斷神經病變,患者必須做神經切片,傷口大、長達半年才能癒合,還可能留下疼痛的後遺症;台大醫院研發「微創皮膚切片」,僅需取0.3公分的皮膚,傷口最快2周可復原,即可診斷罕病「類澱粉神經病變」,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神經學年報》。

皮膚布滿各類神經

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指出,皮膚上有非常多神經,包括感覺神經及自律神經,提供可以檢測周邊神經末稍的檢查標的,而造成周邊末梢神經病變的原因很多,包括糖尿病、化學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以及罕見疾病「類澱粉沉積症」。

微創皮膚切片 國際標準診斷方法

謝松蒼醫師表示,研究團隊歷經10年努力研發「微創皮膚切片」,只需局部麻醉取0. 3公分的皮膚,流程約15分鐘,大約2星期內傷口就可復原,取代傳統神經切片檢查,成為國際醫學界認同的小纖維神經病變標準診斷方法。

醫學技術進步 「類澱粉神經病變」可輕易診斷

謝松蒼舉例,「類澱粉神經病變」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的罕見疾病,國內患者不到百名,初期有腹瀉、低血壓等症狀,嚴重恐造成四肢肌肉萎縮而殘廢,但症狀多元、不明顯而難以確診,如今透過「微創皮膚切片」並結合基因檢測,即可輕易診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老年人經常跌倒,可能發生骨折住院,嚴重甚至一跌不起!想要預防跌倒,該怎麼做呢?專家建議,日常多做肌力運動,提供一招「坐姿抬腿」運動,天天做10次,就能有效增加腰部、大腿肌力。年齡增長 骨骼量、肌肉量流失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雙和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7歲的李先生為B型肝炎帶原者,在某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肝臟中央有顆7公分的肝癌,肝臟左邊也有3顆小型惡性腫瘤,確診為肝癌中期,但因已有肝內轉移現象,且腫瘤數量較多,無法使用手術切除。由於李先生肝功能正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最後成功縮小腫瘤,可進行肝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2歲有白內障病史的伯伯近半年來發現視力模糊不清,自認為老化現象而不以為意,直到某日發現中心視野扭曲,進一步就醫檢查證實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治療獲得改善。醫師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有無新生血管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若放任不處理,恐造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終大掃除,不少女性也想一掃臉上斑點,換上一張淨白素顏肌,讓新的一年運勢煥然一新;然而,黑斑一旦生成,求助保養品恐怕已來不及,只能借助雷射除斑淡化。根據臨床醫師統計,年前除斑雷射詢問度至少增加兩成,尤以恢復期短的皮秒雷射詢問度較高。一名35歲的林小姐育有兩子,隨著年齡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