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棘手的濕性黃斑部病變 是失明的導火線

棘手的濕性黃斑部病變 是失明的導火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2歲有白內障病史的伯伯近半年來發現視力模糊不清,自認為老化現象而不以為意,直到某日發現中心視野扭曲,進一步就醫檢查證實罹患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治療獲得改善。醫師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有無新生血管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若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永久視力缺損。

乾性、濕性如何分辨?

收治該病例的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蔡佳穎進一步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依據視網膜新生血管有無,分為乾性及濕性兩種,有新生血管的為濕性。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人雖然沒有黃斑部新生血管,一般而言對於視力的影響比濕性小,但其依舊有黃斑部物質沉積及視網膜色素細胞層退化,若進一步出現「地圖樣萎縮」,則會嚴重影響視力。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人有黃斑部新生血管生成,由於這些新生血管不是正常血管,容易出現出血、滲漏,當病人出現黃斑部出血、水腫時,會使其視力下降。

一般而言,較輕微的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十年內變成嚴重黃斑部病變(包含上述所提及的濕性及有地圖樣萎縮之乾性黃斑部病變)的比例為1-7%。然而,如果黃斑部病變已經是中高風險者,十年內有一半以上發展成嚴重的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及嚴重程度,需要請眼科醫師仔細檢查後評估。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老人失明主因

蔡佳穎醫師指出,黃斑部是眼睛負責中心視力的重要部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會因為地圖樣萎縮,或是新生血管造成的黃斑部出血、水腫、疤痕,造成中心視力嚴重受損。根據國外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75歲以上每4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黃斑部病變在已發展國家中,成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除了年紀以外,吸菸、肥胖、心血管疾病和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等,也都屬於罹病的高危險因子。

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不能拖

蔡佳穎醫師提醒,目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法,最主要是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眼內注射,但若患者未及時診斷治療,出血處結痂後往往視力預後不佳。民眾平日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進行自我檢測,測驗時,如果發現方格表中心附近線條出現扭曲、形狀與大小不一致,或中心視野出現黑影時,可能黃斑部已經出現異常,應盡速就醫,請眼科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評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4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雞湯營養豐富又美味,許多家庭把雞湯當作滋補的佳品,同時家中有病人時也往往熬一鍋雞湯作為補品。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內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等。湯裡所含的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裡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所以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調查顯示,幼兒園平均每週供應6次高油糖鹽方式烹調的菜餚、4.5次高油糖鹽點心。由於2~5歲是飲食習慣建立的關鍵期,民間團體呼籲,主管機關應訂定幼兒園餐點營養標準,減少供應高度加工的食品,並多供應蔬菜、水果和全穀根莖類食物。日前曾有家長出面指控,幼兒園提供的兒童飲食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50多歲的陳先生,先前參與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反應,到醫院求診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處發現超大的有莖型息肉,大小接近4公分。最後透過大腸內視鏡息肉切除手術,一般術後不必住院,但為安全起見,陳先生住院2天觀察,出院後恢復情況良好。負責診治這位陳先生的安南醫院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