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王」悄然無息 胰臟癌每年40萬人喪命 

「癌王」悄然無息 胰臟癌每年40萬人喪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胰臟癌初期難發現,八成已是晚期!台灣胰臟醫學會葉大森理事長表示,胰臟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表示,服用精準藥物前,先找到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是精準治療的第一步。提醒民眾平時有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檢查,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胰臟癌初期難發現 存活率僅5至10%

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發生人數為2,469人,雖未列入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但依據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表,卻能發現胰臟癌不僅在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7,死亡人數更是有2,497人,甚至與罹癌人數大致相同,顯示胰臟癌致死率高的特性。葉大森指出,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報告,胰臟癌癒後情況不佳,初期罹患十大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為52%,胰臟癌一直無法突破10%,平均存活少了五倍,存活率的進步有限。

初期症狀不明顯  八成確診已是晚期

葉大森表示,胰臟癌致死率高有兩方面:其一是診斷困難和嚴重病情,其二是腫瘤細胞特性會多處轉移,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困難。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初期多以上腹疼痛、體重減輕、腹瀉、黃疸、背痛為主,由於症狀沒有專一性,以致延緩診斷時機,多數患者確診已是晚期,導致疾病惡化迅速,患者5年存活率難以突破1成。

精準化醫療新利器  疾病惡化風險降5成

有鑒於存活率的進步有限,如何延長患者存活期為目前的治療趨勢。現今精準化藥物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患者體內是否具有特定基因突變或缺陷後,給予精準適合的治療處置。

陳立宗分享,過往40年,無法手術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但隨著癌症治療走向個人化,已有研究證實約6%具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胰臟癌患者於第一線含鉑化合物的化療後,接續使用精準治療藥物作為維持,則可以降低47%疾病惡化風險。今年主管機關也通過精準治療藥物在這群胰臟癌患者的適應症,讓對抗胰臟癌的道路上多了一項利器。

基因檢測為確診第一步 攸關疾病治療策略擬定

胰臟癌發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及早發現以提早治療是當前面臨的課題。如果家族有家族史患者,治療前建議先要做基因檢測,看是否有基因變異的存在。

葉大森提醒,胰臟癌患者好發於60歲左右,若平時出現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建議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若確診罹癌也不要灰心喪志,胰臟癌已經不像過往無藥可用,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基因檢測的可行性,擬定最適合自身的治療策略,方能及早戰勝癌王。

【延伸閱讀】

咳半年不治療 七旬翁呼吸衰竭 醫嘆:就醫太晚

科林響應愛心公益 愛心助聽器讓學習更順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金秋十月,橘子上市。橘子渾身都是寶,橘皮、橘絡、橘核、橘肉均是「天然藥物」,一個橘子相當於5味藥。每天吃1個橘子可以使人們避免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橘皮清新口氣 新鮮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等功能。將其咀嚼後吐掉殘渣,重複數次,對去除口腔異味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賣場中,琳瑯滿目的冷凍蔬菜,包裝精美,便宜又大碗,但仔細一看,挑選的人卻不多,尤其是婆婆媽媽,似乎面有難色,拿起又放下,網路傳言冷凍蔬菜沒營養,因為都被破壞掉了,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誤會可大了。在國外先進的廠商中,冷凍蔬菜在採收之後,經過一系列的運送、清洗、到包裝,可能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是高爾夫球族嗎?可得要小心有可能出現頸椎椎間盤突出的運動傷害!一名高爾夫球愛好者,因為平常揮桿時轉頭太用力,竟然因此而造成頸椎椎間盤突出,病況嚴重到只得以手術來改善。   很多愛好高爾夫球運動的人最常發生的運動傷害以高爾夫球肘居多,出現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病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洗腎率世界第一。據統計,國內罹患慢性腎病患者高達200多萬人,其中甚至約20萬人直到快要洗腎才驚覺罹患腎臟病。醫師強調,慢性腎病沒有明顯症狀,三高患者是高危險族群,糖尿病患者更是危險之最,應每年進行尿液檢查。 腎臟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糖尿病腎病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