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內障」過熟再開刀? 這4點危險徵兆別輕忽

「白內障」過熟再開刀? 這4點危險徵兆別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40歲任職鎖匠的李先生,需長時間借助LED強光,使用單眼直視鎖孔構造,某日察覺右眼出現霧茫茫一片,前往診所檢查確認因水晶體混濁阻擋,導致視力降低,確診為白內障。好在經過屈光白內障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後恢復良好,測量裸視為1.0,且沒有殘餘散光,順利回到工作崗位。
戶外強光、室內藍光 水晶體吸收誘發白內障
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暨眼科主治醫師林浤裕表示,很多民眾不知道,其實戶外的紫外線強光以及室內LED燈藍光,經由眼角膜被水晶體吸收,日積月累下來,也會造成水晶體混濁,進而誘發白內障。因此,在室外若紫外線過強,建議需做好太陽眼鏡防曬;上班族也應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才不會使過多藍光進入水晶體,引發早發型白內障。

治療白內障點藥水或動手術 醫師這樣建議
林浤裕醫師指出,點白內障藥水,其實是一種抗氧化劑,其實就是對抗藍光誘發的自由基,若很初期點藥水,大概只有一半的病人有效;一旦白內障過熟,點藥水便成了安慰劑。當白內障形成到一定程度,點眼藥水也不會改善,這時只能以手術加以治療。
何時需要開白內障? 視力降低不是唯一標準
很多人都認為等白內障「熟」了再進行手術,林浤裕醫師強調,過熟的白內障才來開刀會有三個壞處。第一是增加手術困難度,第二手術測量度會變差,第三可能會造成青光眼等併發症的風險,那到底什麼時候需要開刀呢?根據美國給病人的問卷指出,有下列這些症狀,就可以考慮採用白內障手術。

1、晚上視力是不是不好,有視力衰退情形。

2、看紅綠燈會不會變2、3個影子。

3、白天及晚上都會怕光且畏光情況。
4、看東西會變暗,會有光暈、眩光(看燈光時出現光暈)等症狀。

有這些徵兆出現,議建前往眼科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目前台灣尚未引進這樣的方式,主要以視力掉到0.5以下,就需要開刀,但也有些特殊型的白內障若影響到工作。例如計程程司機,如果強光一照沒辦法開車,即使視力在室外檢查為0.8,還是需要進行手術,視力並不是唯一判斷需要手術的因素。

【延伸閱讀】

天冷酷酷嫂是過敏或感冒? 求護肺神隊友!醫師止咳這幾招

八旬翁晚期攝護腺癌死裡逃生 達文西手術助一「臂」之力

她效法貝多芬「不向命運妥協」 電子耳重啟音樂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胰臟癌素來有癌王稱號,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80%至85%病患一旦確診,多數已發展到末期,平均存活時間大致上僅有6個月。衛福部國衛院與國內4間醫學中心合作,研究出專屬台灣病患的「雞尾酒療法SLOG」可延長平均存活期至11.4個月,大幅降低血液毒性副作用,甚至有個案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24名新冠確診境外移入病患,創下8個月來新高數字,當中20名是印尼集中檢疫移工。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印尼疫情快速增加,當地移工訓練所疑似防疫措施不佳,導致群聚風險非常高,因此12月4日至17日暫緩印尼移工入境2周,18日重新開放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日冬夜漸長,天氣也逐漸轉涼,再加上後疫情時期,許多民眾怕冬季疫情再度捲土襲來,已開始吃暖呼呼且滋養心神的食補料理,有些民眾甚至是天天吃,希望藉此增強免疫力、調養身體。 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作為調養,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