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胖症」壯男狠甩贅肉22公斤 不手術!醫:飲食運動8:2

「糖胖症」壯男狠甩贅肉22公斤 不手術!醫:飲食運動8:2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遠離糖尿病,先做好體重控制!今年27歲的蕭先生有肥胖家族史,今年6月飯前血糖飆高達224 mg/dl,是正常人(70至110 mg/dl)的2-3倍,確診為「糖胖症」才嚇到決心減重。幸好,在彰基專業體重管理團隊的幫助下,蕭先生不動手術,光靠飲食和運動,成功穩定血糖且從甩肉21.8公斤,從117.2公斤減至95.4公斤。

長期肥胖 糖尿病風險增2-3倍!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學部主任鄭畬方醫師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稱。研究顯示,如果肥胖的問題長期不解決,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

彰基體系國際糖尿病代謝及慢病康復e院院長杜思德醫師則指出,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顯示,特別是20歲以下年輕族群的第二型糖尿病,罹病率在2008至2014短短6年間上升44.5%,關鍵兇手就是含糖飲料,長期攝取易發胖更提高糖尿病風險。

改善糖胖症先減重! 飲食和運動有秘訣

如何逆轉勝「糖胖症」?肥胖是百病之源,除了會造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膝關節退化等疾病,因此近年臨床興起「以肥胖為中心」的治療趨勢,應從減重著手,才能治標又治本。

鄭畬方表示,改善肥胖主要有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4個途徑,其中以飲食和運動最為重要。在不經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飲食占減重計畫的8成,運動占2成。其中,在飲食部分,建議把握4大原則:

1.  定時定量,六大類營養均衡攝取。

2.  適度採取「低熱量飲食法」,每人每日攝取總熱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20-25大卡,有助健康減重。

3.  採取「低脂飲食」、「低醣飲食」(例如生酮飲食法)和「間歇性飲食」等特殊飲食法前,先諮詢醫師。且單一特殊飲食法執行超過半年,應再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做調整。

4.  用餐時先吃肉類和蔬菜,再吃米飯,胃腸道的吸收速度較慢,研究發現有助改善血糖。

運動的重點則在於將脂肪轉成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達到減少體重和避免復胖的目的。建議減重者採取「間歇性運動法」,以輕度、中度和強度運動搭配進行,全面提升心肺能力和肌耐力,更有助減重。

而較嚴重的糖胖症病友,無法靠飲食和運動減輕體重和穩定血糖,鄭畬方建議可在醫師評估下適度使用胰島素和腸泌素,同時穩定飯前和飯後血糖,不只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還能減少體重增加的情況。至於,重度肥胖(BMI>35)以上且有併發症者,則可尋求減重手術的幫助。

助減重和控糖早日達標 彰基跨科別大動員

為幫助糖胖症病友找回健康和理想體態,彰化基督教醫院召集新陳代謝科、家醫科、外科、中醫和營養師等科別醫護人員,成立「國際減重暨形體美容中心」,依據個人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提供客製化減重課程,擬定飲食和運動菜單,幫助病友更快減重和控糖達標。

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蕭先生減去21公斤,衣服尺寸從5L漸漸穿回2L,飯前血糖也降至正常值90 mg/dl左右。雖然距離理想體重70公斤還有一段距離,但現在一次運動開合跳300下也不喊累,他相信自己只要做好「80%飲食+20%運動」的減重原則,再加上200%的堅持,總有一天可以達成目標。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6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8歲徐女士2年前初診時發現直腸癌,即使已經完成治療,仍見她時刻擔心著何時會再復發、每日憂愁度日。腫瘤個管師注意到徐女士與其他病人相比,更容易緊張焦慮,因此從治療前,腫瘤個案管理師即特別投入心力關懷徐女士,但就如臨床上所觀察到的現象:特別焦慮的病人,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消基會於2020年抽檢醫療院所、藥商藥局、來源不明的中藥共37件,化驗西藥成分與重金屬,除醫療院所提供中藥都合格,藥商藥局與來源不明管道,分別發現2件檢出重金屬超標,與4件含有西藥成分,任意使用恐造成身體永久性傷害。 消基會表示,2款抽檢中藥內,歸類在「國內藥商藥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明是身材高瘦的高中生,平時熱愛籃球運動,日前在打球時突然感到右胸疼痛,但症狀緩解後,就沒有多加理會。直到後來某次打球時右胸突發劇痛,開始喘且呼吸困難,就近送到附近醫院,經診斷為氣胸,才又緊急後送至亞東醫院處理。小兒外科醫師表示,幸好小明有即時就醫,否則可能會引發休克。2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