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裡,“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髮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煉。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準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臥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發現,夫妻都肥胖,女性懷孕率會大幅下降,無論哪一生理週期,肥胖夫妻受孕率都只有正常體重夫妻的一半。這代表不只是老婆體重,老公體重一樣也會對妻子受孕率造成影響。 肥胖夫妻 花較久時間才能懷孕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兒童健康與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冬季氣溫驟降,改變心臟血管收縮狀態,不只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眼科醫師指出,罹患「眼中風」機率也會增加,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控制不佳者,更應留意患病風險。 視力剩0.15! 血壓控制不當惹禍 一名有高血壓病史的42歲陳姓男子,飲食不忌口,每餐高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從農曆年前到年後,尾牙、年節聚餐、春酒等一攤接一攤,腸胃很容易受不了、罷工。藥師莊博惠表示,吃大餐時,常會暴飲暴食、大魚大肉,一旦吃太多高油脂、高糖份食物,腸胃累積過多食物而無法消化,便容易造成積食吐瀉、食慾不振、腹痛胃弱等症狀,若又有咖啡、菸酒、檳榔、辛辣物刺激,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學童要長得頭好壯壯,關鍵就在於早晨的第一餐。營養師建議,優質早餐包括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及鮮乳製品,例如豬排蛋吐司加上一杯鮮奶。 每日應攝取6大類食物 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指出,根據每日飲食指南國中小學童建議量,包括全榖根莖類10至18份;豆魚肉蛋類4至8份;蔬菜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