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令。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黃帝內經》裡,“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時~3時)為肝經當令。靜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這個時間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的損傷。

寅時(凌晨3時~5時),肺經當令。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7時),大腸經當令。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令。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髮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度鍛煉。

巳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令。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的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令。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經當令。午睡後可做少量和緩的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午後3~5時),膀胱經當令。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午後5~7時),腎經當令。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飯宜吃少、清淡,可以喝點粥。

戌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令。準備睡眠,睡前要靜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宜採取右側臥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交通事故是顏面骨骨折的主因,且以機車事故佔多數,尤其在交通事故發生的顏面骨骨折,又以以下顎骨骨折為大宗。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口腔外科林楠瑾醫師表示,臨床上,要開刀的案例約有六至七成,近幾年也從最初閉鎖式復位手術,轉為難度較高的開放式復位,藉由骨釘骨板固定,幫助術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60多歲男性(案477),長期於南非工作(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2016年11月),與7月27日公布之案460、案461一同自南非返國,7月25日入境。男自南非返國確診 住院隔離治療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近期接獲許多家長投訴,新型菸品趁著暑假在社群網站、電商平台等密集進行交易,可至便利商店直接取貨,甚至捷運出口也可面交,讓孩子輕易就能取得電子煙、加熱菸。台灣拒菸聯盟揭露,這些新型菸品為躲避法律取締,以軟糖、果凍、貼紙、潮T等有繽紛色彩的物品為代號,恣意在網路上販賣,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8歲張女士,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歷經四胎自然產,在最後一胎生產時,醫師曾有告知,子宮有些微下垂的問題;近期,張女士在洗澡的時候感覺好像有東西從下面跑出來,同時在小便時不是很順,趕緊至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就診,診斷為骨盆脫垂導致尿道出口阻塞,經微創手術重建骨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