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紙片人」突如其來胸痛! 年輕高瘦男最怕氣胸來襲

▲突如其來的胸痛,得當心有氣胸的危險性。(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紙片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胸痛,千萬別輕忽!一名15歲、身材高瘦的學生日前熬夜準備學校考試,胸口卻突然一陣尖銳劇痛襲來,極度不適,當下未吵醒家人,只是忍耐,等到疼痛感減緩後便上床休息,隔天早上就醫發現是左側氣胸。醫師提醒,原發自發性氣胸是常見的氣胸之一,易發生在高瘦年輕男性。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表示,一旦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這種情形即為氣胸。像該名學生最後住院透過新技術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深入胸腔切除受損不健康的肺泡,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住院2天出院。

醫師指出,高瘦的年輕男性易發生原因,主要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因此生成。

鍾政錦說,這類不健康的肺泡壁因為薄,容易因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外力因素自行破損,導致氣胸發生,平均100個人有約1到2人會發生,發生率相當高。

沒有合併血胸的輕微氣胸,鍾政錦指出,不予治療,患者也能自然復原,因此經常有人在胸痛一天後因疼痛緩解,輕忽病症未就醫,但氣胸極容易復發;氣胸未手術的復發率約3到5成。

值得注意的是,氣胸復原後會在胸壁沾黏處生成新生血管,氣胸復發時,塌陷的肺部可能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流血、血胸情形,如未處理,約有5%患者會因失血休克。

鍾政錦提醒,除了原發性氣胸之外,還有次發性氣胸、壓力性氣胸2種常見氣胸類型,尤其抽菸會造成肺部傷害,吸菸者同樣為氣胸高危險群,建議戒菸並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曾氣胸發作卻未接受手術者,建議減少搭飛機、潛水等易造成胸腔壓力改變的活動,以減少復發機會。

照片來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連續6天零確診,更已經31天以來未見本土病例,解封下一步是誰?交通部長林佳龍今(13)日表示,雙鐵的「自由座」可能會提早開放,或是在配對位置時放寬一點。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正針對雙鐵飲食禁令,會慎重考慮解禁。 不過...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加零持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這也是連續第6天國內沒確診個案,且連續第31天沒有本土個案傳出,但先前國內已有兩度連續6天加零隔天卻又見新增的紀錄在,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樣的一封信,竟會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呼「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陳時中今(13)日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就主動掏出一封小姐妹寫來的卡片,童言童語感謝防疫人員付出之外,還寄上小姐妹辛苦存下來的一對「護理師娃娃」存...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挺醫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由交通部長林佳龍親自上陣宣布,即日起6月底止,防疫旅宿實施對象,擴大納入防疫醫事人員了,可由旅宿業者直接折抵住宿房價,每房每日最高折抵1500元,且不分平假日、不限次數。林佳龍說,這是體貼平常工作壓力大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