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曾宇泰醫師】子宮鏡冷刀手術,保護子宮內膜好「孕」氣

【曾宇泰醫師】子宮鏡冷刀手術,保護子宮內膜好「孕」氣

子宮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每個月的生理期,子宮內膜都會隨著體內賀爾蒙的變化而增厚。如果這時懷孕,受精卵就可以在增厚的子宮內膜上著床,讓寶寶安全地在子宮內長大。如果沒有懷孕,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我們每個月看到的經血。

 

其中,子宮內膜的健康,是影響懷孕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子宮內膜不平整,會影響受精卵著床,以及寶寶在媽媽體內生長的環境。常見的子宮瘜肉子宮肌瘤,便是造成子宮內膜不平整的原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著重在子宮瘜肉的部分,並簡介子宮瘜肉的最新治療選擇—子宮鏡冷刀手術

 

子宮瘜肉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子宮內膜的過度生長,長成子宮壁上凸出來的一塊塊瘜肉。一般來說都是良性的,只有少部分會演變成子宮內膜癌

 

子宮瘜肉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症狀,不知道自己有瘜肉,發生率8-50%都有。子宮瘜肉最常見的症狀是不正常子宮出血。因為子宮內膜有大量的血流供應,受到摩擦時,可能會產生非經期出血、月經量變大、停經後出血等症狀。

 

至於子宮瘜肉會不會影響受孕?有研究統計,在做試管嬰兒的族群中,約6-8%有子宮瘜肉。大部分醫師都會建議不孕症的病人接受瘜肉切除手術。原因如上述,子宮內壁多了好幾塊瘜肉,就有可能會影響受精卵著床、改變寶寶在媽媽體內生長的環境。有研究顯示,對於不孕症的病人來說,切除子宮瘜肉是一個利大於弊的選擇。

 

如果有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或無法懷孕的婦女,想確定自己有沒有子宮瘜肉,有兩個檢查可以做:超音波、子宮鏡

 

超音波通常是第一線的影響檢查工具,但對子宮內較小的病灶解析度較差。因此,超音波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或看不清楚子宮的長相,醫師就會安排子宮鏡檢查。

 

子宮鏡是子宮內視鏡的簡稱,利用管徑極小的內視鏡,從陰道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腔內,觀察子宮腔內的環境及病灶。平時子宮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中間沒有明顯的腔室。進行子宮鏡時,醫師會灌水進子宮腔,把子宮撐起來,才有好的視野觀察子宮內壁。做完子宮鏡的病人,有水從陰道流出來,屬正常現象。子宮鏡檢查並非手術,不需住院、麻醉,只要5-10分鐘,檢查後即可回復正常作息。

 

發現子宮瘜肉,需要進行瘜肉切除手術嗎?停經後婦女,因為惡性的可能比較高,也沒有懷孕的需求,一般來說都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瘜肉。至於育齡婦女,大部分瘜肉都是良性的,若是意外發現且沒有症狀,一般來說觀察即可,不需要做多餘的處置。但有以下情形的育齡婦女,則強烈建議進行瘜肉切除手術

 

1.有不正常子宮出血的症狀:有異常出血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有研究發現,有症狀比沒有症狀的瘜肉惡性機率更高。故切除瘜肉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2.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較高:年紀大、正在使用雌激素療法、沒有生產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肥胖、糖尿病的婦女,都是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族群。若有以上情形,則比較建議切除子宮瘜肉。

 

3.不孕症/想懷孕的婦女:對於想做試管嬰兒的不孕症婦女來說,子宮內膜不平整,會造成醫師植入胚胎的過程不順利,也會影響試管嬰兒受孕成功的機率。因此,若是想懷孕、求助於醫師,醫師一般都會建議要做子宮鏡檢查。發現有異常,也會強烈建議要進行瘜肉切除手術。

 

子宮瘜肉切除手術一樣是使用子宮鏡。跟診斷性子宮鏡不同的是,診斷性子宮鏡使用的是軟式子宮鏡,治療性子宮鏡使用的則是硬式子宮鏡,手術施行前會需要施行靜脈注射麻醉,置入子宮時會有輕微的異物感。

 

子宮鏡切除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傳統電燒,另一種則是最新的冷刀技術。傳統電燒利用通電產生熱效應、切除組織,但同時也會因為熱效應傷及附近組織,造成術後子宮腔沾黏,影響受孕能力。雖然沾黏的機率只有3-5%,但對於不孕的婦女而言,子宮內膜難以容許任何一點受傷,少少3-5%的機率也要盡量避免。

 

最新的子宮鏡冷刀手術,是一種透過高速物理性絞碎病灶、同時把組織吸收出來的技術,英文稱之為Morcellator(絞碎器)。我們可以把這種技術想像成電動刮鬍刀,把鬍鬚刮乾淨卻不傷皮膚。不僅安全、簡單、快速、不傷內膜,術後子宮腔沾黏的機率也從傳統電燒的5%降到0.05%。另一優點是手術時間短、術後復原快。相較於傳統電燒多次進出,新式冷刀只需要單次進出,大幅減少手術時間,也降低麻醉風險。

 

  傳統電燒手術 新式冷刀手術
手術時間 較長
術後復原時間 較長
麻醉風險 較高 較低/不麻醉
術後子宮腔沾黏機率 3-5% 0.05%
設備材料費用 健保給付 自費

 

一般認為,子宮鏡冷刀手術適用於以下族群:

 

1.不孕症/想懷孕的婦女:不孕症婦女原本受孕的機率較低。如果又因為手術造成子宮腔沾黏,使子宮內膜變得不適合受精卵生長,則得不償失。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冷刀手術,降低子宮腔沾黏的風險。

 

2.擔心麻醉風險的人:有些人身上有多重共病,不適合麻醉;又有些人比較容易擔心手術麻醉風險。這些人都適合選擇冷刀。

 

3.沒時間的人:相較於傳統電燒,冷刀手術時間較短、術後復原速度也較快。對於分秒必爭的人,冷刀是比電燒更好的選擇。

 

除了手術費用之外,冷刀的優點比電燒多了許多。因此,若不介意價錢或是能找到保險給付,推薦可選擇冷刀。對於想懷孕的婦女,更需要選擇冷刀,才能可以保護好子宮,維持子宮內膜的好「孕」氣!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

相關推薦

腸躁症(激躁症)的類型可分為「腹瀉型」、「便祕型」、「混合型」和「不確定型」四種類型,其中以腹瀉型占比最多,不確定型最少。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郭大維及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共同出版《讓腸胃動起來 》(時報出版)書中就提到一段故事,敘述一名房仲業務員,雖然入職才短短半年的時間在工作上就有相當優異...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台北報導 台灣台北11月19日 –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推估長照需求人數恐破百萬人以上,如何預防老化、延緩失能,已成為當前重要的社會問題。著眼長照需求持續增加,長期投入長照創新服務的盤古銀髮聯手阿瘦集團足醫健康中心及衛采製藥以「生活賦能服務聯盟館」為主題,共同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房摸到腫塊,千萬別當鴕鳥!大林慈濟醫院近日就收治一名55歲的婦人,左邊乳房腫塊已有一年多時間,拖到就診時,一脫下衣服,醫師只見腫瘤已長到比乒乓球大,擴散到皮膚,面積大約12公分,表面也已破皮,由於腫瘤過大,甚至連超音波探頭都無法正確估量乳房內腫瘤的體積,腋下淋巴結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李映萱 / 台北報導 鋒面要來了,天冷保暖抗寒有要領,熟記五字訣,慢、熱、起、穿、行,還要多喝溫開水,寒流來時,確保健康平安。 鋒面即將來襲,加上時序進入小雪,天氣越來越冷,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關心家中長者生活起居與活動安全,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高風險慢性病族群,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