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 口服化療免住院、副作用低  大腸癌病友治療更正向

【有影】 口服化療免住院 副作用低  大腸癌病友治療更正向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劉宇軒 / 台南報導

大腸癌發生率連續十二年盤據十大癌症之首,依國健署報告,年約有1萬6000位國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男女發生人數皆位列第一,換算下來,約每10萬人口,就有70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所幸第一期大腸直腸癌治癒率超過9成,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建良表示,國健署推的癌症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針對大腸直腸癌,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呈陽性後再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每年做過大腸鏡檢查的民眾,有7%的人檢測出腺瘤性瘜肉,因腺瘤性瘜肉有高風險轉變為癌症的腺瘤,直接切除可減少癌變的風險,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另外,誘發大腸癌危險因子中約15%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瘜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等。若觀察到一等親內有2位以上親屬有癌病史,也須多留意,尤其是在40歲後,須積極定時去做糞便潛血反應,以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林建良說明,大腸直腸癌根據發生的位置不同,會有不同的臨床症狀,大至分為近端及遠端,近端大腸癌發生在腹部右側的位置,包括升結腸和橫結腸,初期幾乎無症狀,要留意的是,若病患在抽血時有貧血反應,最好去做糞便潛血反應,若忽略了病徵或心生畏懼延誤就醫,恐演變為癌症晚期的遺憾。

而遠端大腸癌位於腹部左側,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其症狀包括血便、裡急後重,以及腹瀉與便祕交替發生等情形,都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訊,若腹部已開始感到疼痛,代表腫瘤已經大到一定的程度。

就算已經被診斷大腸直腸癌晚期,林建良說仍有治癒機會,比起20、30年前的第四期大腸癌治療,只有1、2種化療藥可使用,存活期短。現已進入了精準醫療時代,透過基因檢測得知哪些標靶化學藥物真正有效,掌握黃金治療時機,讓第四期的大腸直腸癌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但癌症治療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林建良表示,以大腸直腸癌來說,第四期會產生抗藥性,一直積極性的化學治療,會使病友的身心俱疲,降低治療意願,甚至半途而廢。還好隨著醫療進步,病人能選擇的藥物也越來越多,健保也已經給付轉移性大腸癌口服化療藥物。

林建良分享,曾經遇過50歲的大腸直腸癌的病友,之前打過兩線的化學藥物,冗長的治療過讓他感到疲累,第三線治療換到口服化療藥,不用2、3周就往返醫院化療、住院,甚至可以在門診吃口服化療藥,一個月後再回門診,生活輕鬆許多。

林建良指出,因現代社會步調快、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精緻飲食、高油脂低纖及油炸變質食品,都是造成大腸直腸癌的殺手。尤其攝取過多加工肉品食品,裡頭的防腐劑也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林建良建議,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少菸酒都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一天五蔬果,高纖維能幫助腸胃正常排便,蛋白質的攝取對於正常生理機能,以及肌肉生長也非常有幫助,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就能遠離多數疾病。

照片來源:匯流新聞網記者劉宇軒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旅館放毒進社區? Ct12新案「同層鄰房男也確診」!還更早發病沒人知

境外+7死亡+1!50多歲男6月就確診 11/19「腸炎併休克」不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氣候慢慢轉涼,你是不是鼻涕一個接著一個.... 到底怎麼區分過敏和感冒呢? 如果您經常出現以下症狀: 揉眼睛、揉鼻子、鼻塞、清喉嚨、黑眼圈、鼻涕倒流... 那可能就是過敏性鼻炎患者了!廖婉絨中醫師傳授您平日保養9要點: 1.不吃冷飲及冰品。2.冷氣跟電風扇的風向要朝向無人的方向吹,尤其應該避免吹向...

閱讀詳情 »

大健康 台灣唯一獲選為聯合國物資採購監管中心推廣指定產品 王惠美: 從齒開始讓口腔更自在、生活更健康 文|王萬邦   刷牙看是生活的小事,卻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因此刷牙的方式與牙膏的使用就是一個大學問,自在生物科技以台灣創新研發的精神所研發的酵素牙膏,是第一個納入聯合國  ...

閱讀詳情 »

  孕期肌膚保養的地雷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攝影•化妝髮型/朗棋攝影 演出/漂亮孕媽咪陳之唯   許多孕媽咪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懷孕期間發現皮膚明顯變差了,其實,由於孕期荷爾蒙的劇烈改變,皮膚產生變化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妳知道懷孕期間...

閱讀詳情 »

你的夢想是什麼呢? 是有房有車?還是年薪百萬? 但,你可能想不到; 有人的夢想,簡單 平凡 一場意外,讓她的人生跌落谷底。 現在的她,只是簡單地夢想著, 能再次擁抱自己愛的人。   現在的我希望可以用雙手用力擁抱媽媽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于庭為了負擔家計,15歲起就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