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眼睛霧霧的…」竟藏大危機! 視力恐掉剩10分之1

▲視力模糊、影像扭曲小心黃斑皺褶。(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奇怪,怎麼看東西開始變模糊,眼前的人事物全部變形、扭曲?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廖昶斌提醒,門診發現不少上了年紀的民眾,出現視力模糊、偶爾扭曲的現象,卻不以為意,拖到症狀更加明顯才緊張就醫,檢查診斷後多是黃斑皺褶在作怪,若置之不理,嚴重者更可能黃斑裂孔,視力恐只剩下10分之1。

門診中,常見50歲上下的男性女性,喊著視力模糊,主述看東西時物體出現扭曲、變形,這些症狀就是黃斑皺褶的典型症狀。發生率過往統計約3到10%。

廖昶斌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部位,主要負責中央視力,是感光功能最敏銳的部位。黃斑部一旦發生病變,視力馬上會受到影響,常見的黃斑部疾病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部裂孔、黃斑皺褶、視網膜剝離等。

其中,黃斑皺褶成因大部分都是個人體質問題,不明原因,有些則曾經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病史的患者發生機率高。

廖昶斌指出,黃斑部皺褶是指黃斑部長了一層薄膜狀的纖維組織,它會阻礙視網膜的感光功能,造成視覺變暗、變模糊,也會因拉扯視網膜造成視覺扭曲及變形,放任不理,恐越長越大片,甚至拉扯出黃斑水腫、黃斑裂孔,對視力影響很大,即使手術,視力也未必救得回來。

一旦視覺出現扭曲、異常,千萬別拖延!廖昶斌強調,門診中遇過患者拖到視覺嚴重扭曲才來就診,檢查後發現黃斑部腫脹厲害,才驚覺事情不妙,治療黃斑部皺褶通常靠手術,以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將玻璃體清除,再移除增生的視網膜上膜;而術後視力先些微下降,大概需要約6個月的時間讓視網膜受損的神經纖維和感光細胞修復,根據統計,50%到75%患者視力會有進步。

醫師提醒,並非患有黃斑部皺褶的病人皆須立即接受手術治療,但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只要視力已經不敷使用或視覺扭曲變形嚴重,接受手術治療是唯一改善的方式,但黃斑功能不一定能完全恢復。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7月12日後「內用外食」部分真的有望放寬了!在這一波本土疫情連續12天降到百例以下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鬆口更多,表示針對內用外食的這部分做某種程度的放寬,是指揮中心現在在規劃的一個方向。 指揮中心下午最新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苗登記預約系統何時上路?怎麼用?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6)日上午親自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全國防疫會議上公開說明,啟動條件為開放到64歲以下成人的第9類、第10類對象才會啟動;民眾先上網意願登記,就能在希望接種品牌疫苗數量足夠時,接到簡訊再網上或到超商、藥局、衛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疫苗到貨量不足下,疫苗接種只能採一類一類慢慢開放,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把砲火指向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認為這是國家自己在製造「特權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6)日回應,拉其他縣市背書,強調在全國防疫會議上「沒有人覺得這是特權啦...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李新琳/台北報導 台北市在第一市場、第二市場、環南市場等批發市場疫情連環爆之後,被外界質疑沒做疫調,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也說「確實資料不多」,再度引爆中央、台北市互摃。陳時中今(5)日下午再度直接點名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有什麼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