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拔牙後傷口加劇 原來是「這成分」副作用惹禍

拔牙後傷口加劇 原來是「這成分」副作用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歲林爺爺,腫著臉到牙醫看診,原來兩個月前拔牙的傷口沒癒合,整個腫脹,擔心是否是癌症前兆,經檢查傷口無大礙,進一步問診發現,林爺爺服用一種雙磷酸鹽類抗骨吸收藥,也就是俗稱保養骨頭的保健食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病理暨顎顏面影像診斷科醫師王文岑指出,該類成分的藥物副作用,就是當蝕骨細胞失去作用同時,骨頭也會失去新陳代謝能力,因此一旦遇到傷口,可能無法修復。

抗骨吸收藥副作用 恐使傷口難修復

王文岑表示,抗骨吸收藥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高血鈣症及癌症的骨轉移等,是透過和骨頭表面的蝕骨細胞結合,使其失去作用,減緩骨流失速度,有效降低骨折風險;但藥物副作用就是當蝕骨細胞失去作用同時,骨頭也會失去新陳代謝能力,一旦遇到傷口,可能無法修復。

拔牙傷口無法癒合 小心恐引發顎骨壞死

王文岑醫師進一步解釋,除了拔牙,包括牙周手術和植牙手術,也都禁止服用雙磷酸鹽類的抗骨吸收藥,而另一類抗骨吸收效果良好的注射藥物,也會造成類似副作用,尤其當拔牙的傷口無法癒合時,恐引發像藥物相關的顎骨壞死等併發症,不得輕忽嚴重性。

牙病先治好再用藥 避免引起併發症

王文岑說,民眾不用過度擔心,只要做好用藥前的口腔準備,先把牙病治好,即使開始用藥,也應做好口腔衛生,定期接受檢查;林爺爺的個案,在停藥骨鬆藥3個月後,進行腐骨清創手術,傷口順利癒合,但仍建議半年檢查一次,才能確保口腔健康。

【延伸閱讀】

近半B肝帶原者不自知 正確篩治避免肝炎三部曲

罹肺癌7年 選對標靶精準治療讓他陪女兒上大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適逢暑假旅遊旺季,有些國人熱愛的旅遊地區,可能是恙蟲病的盛行地區,像是花東、澎湖、綠島、蘭嶼等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蔡斗元提醒,旅遊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同時留意身上是否有恙蟲叮咬的焦痂,把握治療時機。恙蟲病死亡率高達6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3歲吳先生,過去因長年抽菸、喝酒及嚼檳榔,口腔潰瘍就醫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經開刀後,卻又因腫瘤太大,後續得同步進行電、化療,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吳先生因為口腔功能改變,包括口腔、喉嚨疼痛潰瘍,幾乎無法進食,所幸經醫療團隊及營養師協助,...

閱讀詳情 »

在台灣,乾癬的盛行率約0.2%至0.3%,患者易在頭皮、臉部、身體和四肢的皮膚,明顯出現銀白色脫屑和紅色斑塊。乾癬又稱為「牛皮癬」或「銀屑病」,屬於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病,如不及時治療,惡化時恐形成紅皮症,造成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脫屑、腫脹,連淋巴結、內臟均可能受到波及。 中醫師鄭愛蓮指出,相較於蕁...

閱讀詳情 »

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更高出常人25倍。 根據2010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為成年人3大失明原因,隨著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