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創紀錄!蜂螫她「心臟停跳50天」 台大去敏化心臟移植搶回命

▲台大醫院成功完成心臟持續停跳50天後去敏化心臟移植。(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臟完全不跳50天,台大醫師照樣從死神手上搶救回來!38歲的陳小姐,去年10月赴日本旅遊時遭蜜蜂螫咬,回到台灣後就出現發燒、患處痛腫癢,從有心跳一下變沒有心跳,靠著2台葉克膜與2台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徵象,撐過沒有心跳的50天才等到心臟,在台大醫院順利完成去敏化心臟移植甦醒,創下國內紀錄。

醫療團隊研判,陳小姐極有可能是在遭到蜜蜂螫咬之後,引發嚴重過敏反應,進而造成急性心肌炎。陳小姐也回憶,失去意識前,剛好聽聞醫師確診為急性心肌炎時,一向健康的她還直呼怎麼可能。

台大醫院外科部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表示,陳小姐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曾併發急性腎臟衰竭、瀰漫性出血等情形,持續輪血誘發大量白血球抗體,使得移植的排斥失敗率大增,最後移植團隊訂定去敏治療計畫,利用藥物及血漿置換等方法,才在心臟停跳50天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迄今功能正常無排斥現象。

陳益祥強調,此種狀況與因慢性疾病或外傷一段時間後面臨的「無心跳器捐」判定狀況大不同,無心跳器捐得由二位醫師判定是無可挽回的醫療情況,但在評陳小姐對外界有反應,意識狀態、器官衰竭狀態外,加上家屬強調即使救回後變植物人都要繼續往下走,醫療團隊沒有理由放棄。

事實上,類似心臟停跳移植心臟救回的案例,台大醫院迄今已完成6例,大部分都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年齡介於12歲到60歲,皆使用葉克膜與心室輔助器,其中有3人在移植前心臟仍在停跳狀態,平均等待移植天數40天,最後進行都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出院。

面對這類病人,救不救?或願意等待多久?陳益祥強調,被限制住的只有想像力,只要病人評估適合,配合良好的家庭支持,在現有醫療技術進步之下,醫療團隊自然沒有理由放棄。

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則說,心臟移植技術不算困難,在台灣,困難的是取得心臟捐贈,目前國內等待器官移植人數約有萬人,最多是等待換腎的7千多人,等待換心也有1百多人,在缺乏捐贈器官的狀況之下,如何把好不容易盼來的器官給予最需要的人,成為醫院照顧上的最大挑戰。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醫師提醒,抗癌過程中,左右療效的關鍵其實有兩大重點容易被病人忽略。(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抗癌過程,如果只關心用什麼藥?可爭取多久時間?當心錯失更重要的關鍵。臨床就有癌症患者在同步電化療後,出現口腔潰瘍副作用,卻自認撐一下不要緊,竟苦忍一個禮拜不吃不喝,結果腫...

閱讀詳情 »

▲棄機械專業轉披白袍的王新民,一手打造預防醫學的金招牌。(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擁有豐沛的醫療人材,小診所也有著大醫師,在台南學甲就有著這樣一所歷史接近百年的診所,歷經三代傳承,且專一性治療腦中風已經超過一甲子歲月,累積破十幾萬例個案,好成績吸引來自...

閱讀詳情 »

▲對抗一年比一年撥快的「癌症時鐘」,免疫力是關鍵。(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癌症時鐘」一年比一年快,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最新統計,已經撥快到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總因治療效果不明顯,感到沮喪,甚至想放棄治療,國內預防醫學知名醫師...

閱讀詳情 »

▲小診所也有國際醫療大實力,年年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華裔病患。(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醫療軟實力早躍上國際,每年吸引不少國際醫療病人專程跨海來求醫,且不只大醫院,台南學甲擁有近百年歷史、國內專精於預防醫學的六順診所,更在中風、癌症、冠狀動脈心臟病、失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