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吃了預防藥怎麼還得「高山症」? 當心你是身體有這病不自知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山旅遊風行,明明平時身體強壯、健康,怎麼還會得高山症?當心你是有貧血而不自知。門診就有50歲女性赴西藏旅遊,事先已服用高山症預防藥物,沒想到上升到3000公尺高時,仍出現症狀,事後檢查才知道原來有缺鐵性貧血。醫師提醒,一般人常忽略,尤其是女性,登山後頭暈、缺氧其實與貧血有關。

該名女子一到3000公尺高度,就出現噁心、想吐、喘等症狀,且無法移動,隔天情況改善便繼續行程,沒想到上升至4400公尺時,劇烈頭痛,吃止痛藥也無效果,撤退至3800公尺才感覺改善,事後檢查,血紅素只有8.8 gm/dl(女性正常值為11至16gm/dl),鐵蛋白7.3 ng/ml(正常為20至300 ng/ml),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無獨有偶,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近期還收治另一名預計前往西藏旅遊的33歲女性,行前訓練爬七星山,在爬山時感覺不適,下山後更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甚至短暫失去意識,就醫檢查發現血紅素7.9 gm/dl,鐵蛋白7.3 ng/ml,有貧血及缺氧症狀,只得考量延遲或取消行程。

周明文表示,在高海拔地區時,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氧氣減少,血紅素可以結合的氧氣較少,可能使身體組織缺氧產生不適,嚴重時造成高山症,而貧血者的血紅素較少,身體組織能獲得的氧氣又比健康者更少,導致較易出現缺氧症狀,甚至高山症。

缺氧引發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昏、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嚴重者可能產生腦水腫導致步履不穩、嗜睡、昏迷;或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持續惡化即有生命危險。

高山症的發生與否,主要仍決定於個人體質及登高的速度!周明文說,心肺疾病及貧血,都是高山症的危險因子,有危險因子表示風險增高,但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只是這些人身處高海拔缺氧的環境,有可能更容易出現身體缺氧症狀。建議前往高海拔前,服用適當藥物,或是緩慢、漸進地向高海拔處移動,都有助於高山症的預防。

周明文表示,貧血種類多樣,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其中只有缺鐵性貧血才需要補充鐵劑,民眾切勿自行任意購買服用,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許多人有貧血而不自知,如果規劃攀登高山或是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者,特別是女性,應先確認自己有無貧血。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1月健保、托育補助、國民年金多項新制上路! 懶人包看這裡

生來「鴨掌手」長蹼五指骨相連! 15歲緬甸少年來台就醫終圓單手拿筆夢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王聿瀠 韓羽婕 程子奕/台北報導 彰化市火車站前的防疫旅館發生大火,釀成4死悲劇,包括有英勇救火的消防員殉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日表示非常遺憾,也強調目前防疫旅館設置之前都會再做一次安全檢查,也訂有救災的指引,指揮中心已要求「這一塊一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爆發的這一波本土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逐漸趨穩,讓已經三度延長的三級警戒在7月12日「解封」或「微解封」的機會越來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鬆口712相關措施現在都在研議中,更在媒體追問下,透露餐廳跟夜市的可能解封初步方向。 本土疫情持續下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李新琳 韓羽婕 羅偉哲/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探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4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例死亡,單日確診個案數寫下這一波疫情大爆發以來的最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個案數往好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各界喊了很久的「入境普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 終於點頭同意了!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宣布,經今早專家會議決議,將從7月2日起強化我國入境檢疫措施,針對入境旅客全面入境普篩,PCR採檢1次。陳時中也解釋,過去一直沒有予以採納的「擔心偽陰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