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家族病史別漏看!家中親人有這3種癌 妳的乳癌機率一樣爆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台中報導

一般人不時常聽到「一家數口同時患癌」的消息,癌症最怕有家族病史,讓你的罹癌機率爆增,尤其是乳癌,只看乳癌一項可不夠!國內專精於乳癌治療、台中仁愛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醫師葉大成提醒,事實上,家族中只要有人有卵巢癌、胰臟癌及攝護腺癌,發生乳癌的機率同樣比人高;且乳癌接受化療,也得額外護「心」,以免心臟毒性風險引發心衰竭。

衛福部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乳癌是國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年有1.3萬人新確診乳癌。

這個數字或許在一般人眼中只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但十多年來始終站在乳癌治療第一線的葉大成,看到的卻是新發乳癌人數迄今成長破十倍的警訊,背後除了篩檢普及、環境汙染因素之外,遺傳更是關鍵。

葉大成強調,家族史是乳癌的危險因子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只要親人中有人罹癌,不只是乳癌,還有遺傳基因與其相關的卵巢癌、胰臟癌以及攝護腺癌,有一人罹癌的話,家族人人都有風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好萊塢女星安潔莉納裘莉,因外婆、母親和阿姨先後罹癌過世,發現自己也有遺傳性BRCA1/2基因,罹癌風險極高,乾脆預防性切除雙乳、卵巢、輸卵管。

預防乳癌上身,手段或許不必如此激進,但定期檢查卻一定不能少,醫師建議女性一過20歲就要開始定期乳房篩檢,40歲以前以乳房超音波為主,1至2年一次;40歲以後著重乳房攝影,以期及早揪出腫瘤硬塊或微小鈣化點。

若不幸確診乳癌,葉大成說,保命之道,也有一道道關卡得依循,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癌細胞切片確認乳癌基因型態為何,從最大宗的管腔細胞A型、B型(占5到6成)、HER2(約2成)到三陰性乳癌(約1成5),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治療組合,包括荷爾蒙療法、標靶藥物以及化療。

葉大成指出,不管乳癌基因型態為何,化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療主力,傳統的小紅莓、紫杉醇類化療,由於具攻擊快整分裂細胞的特性,他不諱言,副作用大,小至掉髮、嘔吐、噁心或腹瀉,大到高劑量下可能帶來心臟毒性的風險,所幸隨著藥物設計的進步,已經有利用微脂體包覆技術的微脂體小紅莓,藥物停留在癌細胞時間變長,減低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一舉降低化療副作用和心毒性。

乳癌積極治療是可以被治癒的!葉大成以臨床經驗鼓勵病友,勇於接受治療,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就算是第四期患者,在新藥多能有效控制轉移之下,存活率也有4成左右,術前醫師評估、術後密切追蹤,抗癌並非難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時隔8個月又見「中國輸出」病例! 40多歲男江蘇返台冒3症狀機場確診

流感疫苗8天打掉224萬劑! 搶挨針「成人熱、幼兒冷」恐現漏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特管辦法》開放後,首度用自己脂肪幹細胞治療慢性傷口的八旬、六旬高齡病患,復原良好,開心出席記者會。 ▲三總外科部主任戴念梓(左起)、三總院長王智弘、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訊聯(1784)今(2)日舉辦「再生醫學-幹細胞治療傷口」記...

閱讀詳情 »

奇異果的好處可不只有減肥,這黃金食材必須囤回家天天吃!!! 減肥時不能吃白米飯?光靠節食就能減肥?減肥人最愛的「地瓜」,熱量低可以代替白米飯?這些網路上流傳的減肥秘方,你是不是聽聞過?台灣營養師搖手指表示:「許多人對於減重的認知在於單純減少熱量的攝取,採用各種偏激的飲食控制法,其實傷身又營養不均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姿勢不良,小心坐骨神經痛!站立時不抬頭挺胸、坐下時翹二郎腿,這是許多人生活中常常有的壞習慣;但若長期有這些姿勢不良的習慣,小心不只會造成腰痠背痛,日積月累可能還會導致骨盆歪斜,甚至加速身體老化,讓坐骨神經痛提早發生!中醫師張賜興呼籲民眾,別以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預防坐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能擁有美麗的笑容,讓不少人夢寐以求,同時也是自信及友善表現。當微笑或大笑露出過多牙齦,就是俗稱的「笑齦」(gummy smile),常使人下意識地以手遮嘴,或者憋住上嘴唇與人中,使肌肉受到抑制,造成「笑容卡卡」,間接影響患者自信。牙醫生表示,透過牙齦美容術(即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