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面對憂鬱症親友自己也快「抓狂」? 這樣做情緒不被綁架

▲面對憂鬱症患者,常出現一人陷憂鬱、周遭親友也焦慮的現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三大疾病之一,但面對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一般人更常面對的是不知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的手足無措,出現「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的現象,精神科醫師提醒,當憂鬱症患者不願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應避免有忽略、指責的心態,保持關切。

門診就有一名獨自北上的20歲女大學生,因為在社團遭到排擠,又與家人溝通不良,引發憂鬱、焦慮、哭泣、常有負面悲觀想法,甚至失眠、翹課、經常整晚和男友哭訴,甚至自殘,雖然男友幫忙掛號並陪伴求診,但也向醫師表達不知如何回應女友的行為。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門診常會見到不知道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而備感無助的親友,她觀察發現,在憂鬱症第一次就診的個案中,約有一半有親友陪同,其中有2分之1會陪同進入診間,不過,一同進入診間的親友,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

當家中有人罹患憂鬱症,施佳佐建議,親友需更加費心照顧,往往生活重心也會擺在生病的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或旁人需求,甚至情緒與氣氛會隨著對方的病情一起起起伏伏,連帶著生活也一起陷入混亂,因此照顧者很多會陷入焦慮狀態。

施佳佐表示,親友要正確認知憂鬱症,了解憂鬱症是個疾病,了解越多才能避免陷入無效溝通或不必要的爭執,且須維持自己心理的健康狀態,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同時要避免全部焦點只停留在憂鬱症者身上,一有撐不下去的感覺時,就該尋求外界協助支援。

施佳佐提醒,當憂鬱症患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也很重要,應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的態度,保持關切、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或是以憂鬱症患者可接受的理由協助就醫,並鼓勵持續就醫及服藥;如果出現自傷行為應尋求外援,請119協助或尋求社區訪視醫療資源。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公視與Yahoo TV聯合製播的益智節目《一呼百應》,呼應近日台灣吹起的球熱潮,本周主題「好想贏韓國野球大戰」,邀請到澎恰恰、林大鈞、白吉勝(阿Ben)、阿弟(蕭景鴻)互相PK,意外發現林大鈞曾為職棒美術設計;澎恰恰在錄影現場唱起代表作鐵獅玉玲瓏的主題曲,讓從小收看節目的吳姍儒立刻成為迷妹興奮合唱!...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並在日本、南韓都有死亡病例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也出現在台灣了!疾管署今(19)日公布國內首例確定病例,為一名北部70多歲老翁,近期並未出國,但常至山區活動,檢驗病毒序列也與日韓的流行株相近;老翁目...

閱讀詳情 »

▲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周未補眠」恐對健康有負面影響。(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工作日總是睡不飽,趁著周未趕快「補眠」一下?千萬別再這麼做了!因為研究發現,若長期處在這樣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狀態下,將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國...

閱讀詳情 »

▲秋冬空汙紫爆,小心過敏性結膜炎報到。(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一到秋冬交替就「淚眼汪汪」腫泡泡?5歲的楊小妹,日前眼睛及皮膚突然奇癢無比,小朋友忍不住癢,一夜不停搔抓,引發眼睛紅腫以及全身過敏性皮膚炎,隔天一早上幼稚園,整張臉已經腫到變形,連老師及同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