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面對憂鬱症親友自己也快「抓狂」? 這樣做情緒不被綁架

▲面對憂鬱症患者,常出現一人陷憂鬱、周遭親友也焦慮的現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三大疾病之一,但面對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一般人更常面對的是不知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的手足無措,出現「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的現象,精神科醫師提醒,當憂鬱症患者不願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應避免有忽略、指責的心態,保持關切。

門診就有一名獨自北上的20歲女大學生,因為在社團遭到排擠,又與家人溝通不良,引發憂鬱、焦慮、哭泣、常有負面悲觀想法,甚至失眠、翹課、經常整晚和男友哭訴,甚至自殘,雖然男友幫忙掛號並陪伴求診,但也向醫師表達不知如何回應女友的行為。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門診常會見到不知道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而備感無助的親友,她觀察發現,在憂鬱症第一次就診的個案中,約有一半有親友陪同,其中有2分之1會陪同進入診間,不過,一同進入診間的親友,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

當家中有人罹患憂鬱症,施佳佐建議,親友需更加費心照顧,往往生活重心也會擺在生病的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或旁人需求,甚至情緒與氣氛會隨著對方的病情一起起起伏伏,連帶著生活也一起陷入混亂,因此照顧者很多會陷入焦慮狀態。

施佳佐表示,親友要正確認知憂鬱症,了解憂鬱症是個疾病,了解越多才能避免陷入無效溝通或不必要的爭執,且須維持自己心理的健康狀態,適度抒壓、喘息,整理好情緒,讓自己不那麼容易受負面情緒影響,同時要避免全部焦點只停留在憂鬱症者身上,一有撐不下去的感覺時,就該尋求外界協助支援。

施佳佐提醒,當憂鬱症患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也很重要,應避免「忽略、不以為然、批判、指責、比較」的態度,保持關切、同理心、給予尊重空間,傾聽、支持與陪伴;或是以憂鬱症患者可接受的理由協助就醫,並鼓勵持續就醫及服藥;如果出現自傷行為應尋求外援,請119協助或尋求社區訪視醫療資源。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一名出生後才7天大的小男嬰,在媽媽坐月子期間發現有發燒現象,當時合併有呼吸急促、食慾差及活力下降情況,甚至出現四肢抽搐、意識喪失等痙攣情況,經醫師診斷後發現小嬰兒感染了「乙型鏈球菌」,造成細菌性腦膜腦炎及敗血症的情況。醫師提醒,診治男嬰的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杜戎玨表示,經由...

閱讀詳情 »

桃園的羅馬公路是條沿著鳳山溪上遊河岸所開闢的道路,每年春季時,沿路的山櫻花盛開,將此處點綴成一座櫻花隧道,夏天則有雪白的油桐花可以欣賞;知名景點「桃源仙谷」也在半路上,是民眾假日出遊的熱門地點。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此處有個遺世獨立的「嘎色鬧部落」。被群山環繞的部落,放眼望去鬱鬱蔥蔥,滿是連綿相疊的天...

閱讀詳情 »

膀胱也會過動!台灣一位30歲的張小姐,只要喝完飲料,十分鐘內就一定會尿急跑廁所,之後每隔2、3分鐘又 會想去上,至少要跑五趟。如此頻尿的狀況,已經困擾她將近兩年的時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表示,該女子的情況已經是膀胱過動症的症狀,膀胱較一般人敏感,憋不住...

閱讀詳情 »

不用再怕吃主食 悄悄持續上升的血糖值是有可能降下來的,得了糖尿病並不等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果你覺得糖尿病就代表要面對逐漸升高的藥量、不斷增加的體重,和愈來愈擔心併發症的風險,你將學會如何逆轉這些趨勢。 我們會把焦點集中在菜單,而非藥物身上。沒錯,藥物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也會詳述這些藥物的作用,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