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入梅」陰雨連連 梅雨季養生食療首重補脾腎

「入梅」陰雨連連 梅雨季養生食療首重補脾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的五月中旬是台灣的梅雨季的開始,俗稱「入梅」,陰雨不斷的日子可能持續整整兩個月,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霉,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霉雨」,中醫師陳麒文表示,這樣的天氣,常導致腰酸背痛,頭昏沉重,大便泄瀉等等症狀,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便是外感「濕邪」所導致的症狀,日常生活中可以選用幫助脾腎運化水濕的食品及中藥來養生保健。

補腎首選「黑」「鹹」

陳麒文中醫師指出,逢黑必補腎;在中醫的五行學說中,黑色和腎臟對應的都是水,如「黑豆」「 黑米」「 黑芝麻」,其中豆類因為形狀像腎,被古人譽為腎之穀。他補充,黑豆能補腎強身,活血利水。現代科學研究則發現這些黑色的食物多含有維生素E,可以達到抗氧化的作用,清除加速人體衰老自由基。

鹹味入腎;鹹味,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鹽巴,而具有鹹味的食材,則多為海產品與肉類,如海帶、紫菜、海藻、墨魚、豬肉等等,其中海帶不僅對高血壓患者有幫助,對腎病也有特別的預防作用。

同時健脾補腎 有上品之藥

陳麒文中醫師建議,山藥,為藥食兩用的佳品,李時珍曾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山藥不只被中醫師作為藥物使用,也常被做成美味的菜餚,如生吃、做粥、泡茶,都可以發揮食療的功效

梅雨季節勞動工作後腰痛 小心是「腎著」腰痛

腰痛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在溼氣重的環境中常發生的便是「腎著」腰痛,通常發生在勞動之後,除了腰部痠痛難以轉動之外,腰部以下的雙腿也可能會感到痠重冷痛。

中醫「腎著湯」有溫腎散寒、健脾除濕之功,專門處裡腎著腰痛症

組成:甘草炙6克  乾薑6克   茯苓12克   白朮9克 以水煎服。

居家兩穴位按摩 幫助緩解腎著腰痛

委中穴:位於膝後膕窩橫紋中央,屬足太陽膀胱經,是四總穴之一,常用來治療腰痛


「入梅」陰雨連連 梅雨季養生食療首重補脾腎

按摩法:雙腳伸直,用同側手食指中指按摩,每次按揉五分鐘,力道可稍大,需有痠麻感

腎俞穴:為腎的背俞穴,為腎氣輸通出入之處,位於後腰


「入梅」陰雨連連 梅雨季養生食療首重補脾腎

按摩法:用雙手中指或大拇指按於兩側腎俞穴按壓揉擦,至局部有熱感為佳。也可先將雙手搓熱,然後迅速將掌心貼在腎俞穴處,快速上下摩擦,持續3分鐘。

陳中醫師提醒您,「霉雨」季節溼氣重,日常生活中可以選用補脾腎能幫助除溼利水的食材,配合中藥與穴位按摩,不讓「濕邪」有機可稱,安心度過陰雨綿綿的梅雨季。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氣溫驟降,今明2天下探10度,許多民眾容易因抵抗力下降受風寒感冒,甚至罹患流感;中醫師建議可透過穴位按摩,增加血液循環,並提高抵抗力,達到抵抗風寒、預防感冒、減緩過敏,以及氣喘等肺部系統疾病的效果。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吳佩青表示,要增加身體抵抗力,民眾可以藉由補肺益氣的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今明兩天冷氣團來襲,民眾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而自行到藥局購買止咳膠囊、治痛錠、感冒糖漿等成藥服用,病情尚未好轉才到醫院就醫;不過,藥師提醒民眾,此類產品與醫師所開立的克流感藥品成分類似,如服有非處方藥後再就醫,一定要告訴醫生,以免重覆用藥發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年假結束不久,許多民眾開工以來,常覺得意興闌珊、精神不濟,面對接踵而至的業務,甚至感到焦慮、煩悶、很難靜下心來處理。精神科醫師指出,「收假症候群」是生活連續性中斷後的一種適應不良現象,建議大家可從小處著手,慢慢找回生活節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洪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元宵節即將到來,吃元宵、湯圓象徵闔家團圓的習俗不可少;不過,傳統以包餡湯圓入砂糖水的吃法,容易攝取過多熱量,增加體重及身體負擔。營養師提供2道創意方式,不但減糖、減油,同時增加膳食纖維,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師藍玉芬指出,湯圓分為甜、鹹兩種吃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