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0817+14境外移入 緬甸專機返台佔9例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陳儀潔 王聿瀠 李新琳 程子奕/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另外,疫苗施打率涵蓋率39.21%,目前預約高端疫苗人數為39萬,指揮中心呼籲大家盡快預約。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陽性者),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發病日均為8月16日,個案分布為臺北市、新北市各2例;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5日累計公布14,653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19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0.0%。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4例境外移入個案,為8名男性、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案15975、案15980)、英國(案15976、案15977)、緬甸(案15981至案15989)、澳洲(案15990)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3日至8月1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2,382,98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2,365,884例排除),其中15,880例確診,分別為1,346例境外移入,14,4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2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1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02例、臺北市313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2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臺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照片來源:記者李映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終身一次」免費B、C肝篩檢放寬了! 年逾45歲快把握機會

醫護抗疫用餐難 永慶房產集團公益月暖心捐贈百萬物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韓國胖媽「SMI朴自美」逆襲成為最新馬甲線女王 自創「分級運動」+「減重菜單」讓你輕鬆找到自己的「減重公式」 「自美居家運動」1招讓你在家輕鬆練出川字腹肌馬甲線 ▲朴自美從產後的微肉女孩靠著自己的「無痛瘦身計畫」,練出馬甲線找回女人的美麗、自信與健康!   從小到大都胖,從來沒想過要減肥,...

閱讀詳情 »

潛艦士官退伍暈眩,登陸不適病搞鬼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

閱讀詳情 »

6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就有抽菸的習慣,菸癮將近40年,最高紀錄一天抽三包香菸。但近兩年陳先生發現,自己連續咳嗽,嚴重到連走路都會喘,容易咳嗽卡痰。陳先生求助東港安泰醫院胸腔科李岱晃醫師,經過X光以及肺功能檢查後,確診為「慢性肺阻塞」(COPD),李岱晃醫師開立口服與吸入劑搭配使用,並列入胸腔科個案...

閱讀詳情 »

耳膜鬆弛症候群 遇噪音耳疼痛、暈眩且耳鳴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