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愛滋病檢查傳染途徑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染。 &...

閱讀詳情 »

耳膜鬆弛症候群 遇噪音耳疼痛、暈眩且耳鳴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面對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持續上升,不僅造成生理威脅,在24小時社群媒體不斷報導加上真假訊息的亂竄,也使得人心慌慌,為了幫助民眾、臨床工作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做好身心調適,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透過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 Behavior...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2歲老翁凌晨忽覺四肢無力、頭暈、呼吸困難及腹部疼痛,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往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為腹膜腔出血。幸好家人緊急送醫,並由醫師迅速做出轉院的判斷,而且在轉院前就順利控制出血,但老翁的家屬回想起當時仍心有餘悸!藥物治療降低中風的發生 卻抵不住一次出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八旬翁缺牙 戴假牙竟釀出腸胃問題84歲的俞先生,5年前面臨缺牙問題,原本配戴活動假牙,但卻因此面臨種種困擾。俞先生說,以前使用假牙,邊緣因為很銳利,會使嘴巴痛、不舒服,而且睡醒容易忘記戴,也不能吃太硬的食物。喜歡吃肉的他,因為戴假牙的關係,常常咀嚼不完全,造成腸胃問題,...

閱讀詳情 »

6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就有抽菸的習慣,菸癮將近40年,最高紀錄一天抽三包香菸。但近兩年陳先生發現,自己連續咳嗽,嚴重到連走路都會喘,容易咳嗽卡痰。陳先生求助東港安泰醫院胸腔科李岱晃醫師,經過X光以及肺功能檢查後,確診為「慢性肺阻塞」(COPD),李岱晃醫師開立口服與吸入劑搭配使用,並列入胸腔科個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為避免感染風險,非必要不必進出醫院,但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卻發現,依照常規打預防針的孩童減少三分之一,甚至必須追踪病情的腎臟病童也有不少人未回診。他提醒,防疫很重要,但該按時打的預防針以及必須追踪的病仍應完成,家長千萬不要因「疫」顧此失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彰化一名李先生,出國至越南度假時不慎摔落至山坡底下,右側斷了六根肋骨,在當地的醫院治療一周後仍不見起色,期間也因劇烈的疼痛以致於無法任意活動,經家屬討論後決定搭乘醫療專機返台治療,並於抵台後接受肋骨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經治療後竟已可下床活動,疼痛也大幅降低許多。肋骨骨折護...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中天新聞52頻道關心疫情發展、配合政府防疫責無旁貸,為帶給觀眾更全面、更即時的疫情資訊,由今(2)日開始推出【新冠病毒研究室】系列報導,集結眾多名人、網友的提問,由當家主播盧秀芳親自專訪防疫專家,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

閱讀詳情 »

年代新聞《聚焦2.0》不僅節目內容關注全球疫情,在防疫上更是超前部署,早在指揮官宣布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之前,就克服攝影棚的狹窄空間,進行「安全防疫錄影法」,高文音更改用1.5公尺的超長指揮棒主持。《聚焦2.0》本周邀請到長腿辣媽林可彤,分享三招產後居家健身操以及「倒立瑜伽」,就算一邊育兒也能輕鬆...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