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夜半腹痛竟是內出血 心房顫動患者須慎防

夜半腹痛竟是內出血 心房顫動患者須慎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2歲老翁凌晨忽覺四肢無力、頭暈、呼吸困難及腹部疼痛,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往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為腹膜腔出血。幸好家人緊急送醫,並由醫師迅速做出轉院的判斷,而且在轉院前就順利控制出血,但老翁的家屬回想起當時仍心有餘悸!

藥物治療降低中風的發生 卻抵不住一次出血的意外

收治該名案例的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老翁感到腹部疼痛難耐是因腹膜腔大量出血,而老翁因為本身患有心房顫動需要預防中風,平時就有服用抗凝血劑,但同時亦須承擔任何原因導致大出血時凝血功能不足的風險。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盛行率高,尤其是年長者更為常見,患者會因心臟跳動的速度忽快忽慢,導致心臟無法正常收縮,當血液因此凝結成血栓,隨著血液流遍全身時,便可能堵塞血管造成中風,因此中風風險高的心房顫動患者應該要服用抗凝血劑來減少血栓形成;然而抗凝血劑雖能降低中風的發生,卻也因此降低了凝血功能。在病人因藥物、嚴重受傷或各種緊急手術需要緊急止血的時候,處理起來會比一般病人棘手,一旦發生意外,患者隨時都會面臨死亡的要脅。

掌控救命時間 即時恢復凝血功能是關鍵

嚴元鴻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醫療設備及資源不同,醫師會依據患者情況判斷是否有轉院的需求,若無法在轉院前順利控制出血,患者有可能在過程中因失血過多而死亡。通常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會缺乏凝血功能,在過程中也會承擔比一般人更大的風險,因此,救命的關鍵就是在短時間內止血,即時恢復凝血的功能。而上述老翁,其平時使用的藥物就是有專屬恢復凝血功能的藥物,在第一時間施打後,不僅恢復凝血功能,也順利轉至醫學中心繼續接受治療。

心房顫動發生腦中風機率為常人的5倍 患者應遵循醫囑並了解自身用藥

嚴元鴻醫師最後也提醒,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因此積極治療的同時,更應遵照醫囑規律用藥。此外,建議心房顫動的患者,應主動了解自己服用的抗凝血劑特性,進一步與醫師溝通治療用藥的選擇,才有機會降低任何意外發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0歲的林女士,凌晨三點掛急診,因為半夜突然有蟲鑽入耳朵,她和家人無法取出,趕緊求助醫師,醫師從外觀就可以看到昆蟲的翅膀,但是一般夾子無法夾出,特別找了手術用的夾子,一夾出來竟然是一隻蟑螂,大約有兩三公分大,翅膀還在動,因為體型太大,耳道太小,才無法整隻鑽進去,卡在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65歲男性腹部鼓脹,原以為是便秘所致,直到演變連上廁所都很困難,因此被家人帶去醫院就診檢查,醫師發現原來是攝護腺肥大導致尿滯留現象;衛福部桃園醫院泌尿科醫師蔣政晏指出,這名男姓因肚子腫脹,平時就有滴尿等情況,檢查後,一次就引流出2000毫升尿液,才舒緩症狀。 憋尿...

閱讀詳情 »

妳是不是有過落枕的經驗呢?現代人大多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僵化的動作讓頸部很不舒服,因此有許多人患有「直頸症」。直頸症是因為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導致頭部會不自覺向前傾,讓頸椎接近筆直狀態,容易伴隨頸部僵硬、肩膀僵硬、頭痛、手與手臂麻痺、頸部無法自由轉動等不適,甚至讓背脊的弧度歪斜的症狀。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