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漢肺炎】資訊氾濫引恐慌 心理師建議這樣做減輕焦慮感

【武漢肺炎】資訊氾濫引恐慌 心理師建議這樣做減輕焦慮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新聞是否一直在腦海中反覆出現?是否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感染者?甚至擔心迎面走來的路人都可能是帶原者?

疫情延燒有感 正確動態應查官網

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陳可家建議,當有這些情形時應減少滑手機瀏覽相關新聞,尤其是未經查證的資訊,關於疫情的動態,則可經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公布的資訊加以掌握。

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大陸傳出嚴重疫情,一海之隔的臺灣嚴陣以待。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服務於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陳可家表示,相信政府已做到最好的疫情防護,不過在疫情延燒初期的假訊息太多,可能造成許多民眾的恐慌,結果產生囤積或搶購口罩,甚至消毒水與手套的情況,其實,這都是對於疫情不了解所產生的許多想像,進而引發搶購的行為。

減少資訊閱讀量 健康態度來面對

現在彷彿草木皆兵,許多民眾一聽到與大陸疫情相關的新聞就害怕。陳可家心理師說,隨著民眾透過手機隨處可及的疫情訊息,甚至以訛傳訛,易引發不必要的恐慌。她指出,檢視自己如果出現疫情訊息反覆出現腦海、擔心成為受害者、在公共場合擔心迎面而來的人都可能帶有病毒,進而有睡不著、容易生氣與缺乏耐心的情況時,就得提醒自己,有需要時也可求助心理師的協助。

陳可家心理師說,克服恐慌的方法可以從減少資訊閱讀的量開始,有需要時可查詢疾病管制署的官網或臉書粉絲頁,更重要地是讓生活回復到疫情發生前的常態,可以找好朋友聊聊天、做些平常喜歡的活動,慢慢讓自己的心情回穩,以正確健康的態度來度過這波疫情危機。

【延伸閱讀】

針對獨特基因找解方 精準醫療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植髮一定要剃頭髮? 運用隱痕密技破除植髮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灣工人的形象,大多會與抽菸、檳榔、威X比及保X達等酒精性飲料聯想在一起,互請「提神物品」的工地文化與生態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由於菸及檳榔都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醫護團隊至南投市的一處工地,為工班師傅安排衛教與篩檢,為勞工健康把關。口腔癌好發率 建築業為...

閱讀詳情 »

健走功有利於腦部的活化 腳部與腦之間有神經連線, 只要腳部健康,腦部神經就健康,可避免失智與憂鬱。 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章雜誌及網路上看到相關的報導:走路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改善運動控制及工作記憶,維持腦神經的活力。醫學專家也透過觀察老年人的走路姿勢得知,走路變慢,變得不穩定者,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甲鎮瀾宮6月11日開始展開9天8夜的媽祖遶境活動,徒步300多公里的路程,高溫酷暑以及午後雷陣雨成了信眾的另一項考驗。體態平衡中心物理治療師鄭融表示,長時間走路遶境,對腳底的負擔很大,尤其在悶熱氣候下,民眾容易選擇包覆性差的鞋子,而造成足部穩定性不足,如果在遶境過程中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疫情的影響,口罩儼然已成為民眾出門的必備單品,由於臉龐被口罩遮住了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因此五官中唯一露出的雙眼便成為視覺上的焦點;據統計,台灣逾9成的民眾都有用眼過度造成的提早眼老化問題,即便化上俐落的眉妝與精緻的眼彩,仍遮掩不了眼周的鬆弛、淚溝、黑眼圈、眼袋等勞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