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漢肺炎累計195例】最小感染者4歲男童 新增26例本土1例為中研院群聚

【武漢肺炎累計195例】最小感染者4歲男童 新增26例本土1例為中研院群聚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日確診台灣最小武漢肺炎(COVID-19)患者,年紀僅4歲!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例新增病例,當中第175例是年僅4歲的小男童,曾經與第171例父親與第178例母親經前往荷蘭。另外,中研院群聚再增1人,第186例30多歲女性,確認是第168例德國籍研究學者同住女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6例武漢肺炎患者,分別為25例境外移入與1例本土病例,當中12例在機場攔檢到,11例居家檢疫發現,1位土本案例自行就醫(第186例),2位在全面管制邊境前入境,但因身體不適自行就醫,疫調也確認2名患者在家都有適當隔離措施。

 

國內最小武漢肺炎患者4歲男童 曾與父母前往荷蘭近1個月

 

根據指揮中心發布資訊,4歲男童感染者(第175例),曾和父親(第171例)母親(第178例),在1月10日至3月20日曾經前往荷蘭,發病時間與母親相同,都在3月10日,當時正在荷蘭,3月20日回國在機場攔檢發現(包含父親),隔一天3月21日通報,都在今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補充,3名個案同時在機場檢疫入境時發現,目前父親與孩子已經沒有症狀,兩人同住1間負壓隔離病房。但母親仍然有輕微發燒,體溫約37.7度,因此入院時將母親隔離開,自己居住在一間負壓隔離病房,方便治療與人員分流。

 

本土案例數量低 陳時中:不需要恐慌

 

陳時中強調,今日新增案例幾乎都能掌握到感染地與感染來源,本土病例相對少,能看出台灣社區感染仍在零星,如果入境民眾都能配合居家檢疫,境內感染風險仍然非常低,民眾不需要太恐慌,隨著入境民眾逐漸減少,境外移入患者也可能跟著降低,也就讓台灣境內維持在相對安全狀態。

 

指揮中心統計,昨(22)日國內新增80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24,609例(含22,613例排除),其中195例確診(今日新增案170至195),分別為158例境外移入及37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2人死亡,29人解除隔離,其餘病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中。

 

新確診患者多能掌握來源 本土案例防疫難點

 

陳時中也說,居家檢疫人數因邊境管制瞬間增加,讓確診病患快速往上增長,但患者幾乎沒有出門,與家人也有適當防護,因此病毒都鎖定在同一處,防疫上不需要花太多力量,反而是本土個案不清楚感染來源,防疫人員就必須非常努力去找,防疫力道反而比較大,社會傳染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陳時中特別呼籲,如果吃了藥減緩症狀,例如退燒藥、止咳藥等,入境台灣不會受到處罰,但在填寫健康聲明一定要誠實填寫旅遊史與疾病史,如果確認填寫不實,才會受到處罰。另外,留學生與在外工作者現在要不要回台,陳時中提醒,必須考量當地感染風險、社會是否安定、搭飛機有無危險,再做最後決定。

 

違反居家檢疫警方已開出100萬罰單 假訊息切勿亂傳

 

居家檢疫外出,警方已開出100萬罰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避免居家檢疫或隔離者離開管制處所,警察臨檢系統已經能調查旅遊史,只要臨檢發現須隔離卻在社區出現,立即就會依法規當作重大犯罪,最高將給予100萬元處罰,並且夜店等群聚場所,也將派警員駐點稽查有無違規隔離者。

 

另一方面,不斷有民眾針對疫情發出假訊息,指揮中心提醒,近日網路上流傳多起武漢肺炎不實疫情相關資訊,內容提及「臺灣明天起實施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假期2個星期,從2020年○月○日開始,所有上班族、學生(强制性)休假……。」,指揮中心已依法移送警方偵辦中,請民眾切勿轉傳此類假訊息,避免以身試法。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人晚婚,不少人採取試管療程受孕,但臨床上常會遇到即使經過試管療程也無法求子成功的個案。38歲陳姓台商長年在大陸經商,太太獨留台灣,夫妻7年「做人」不成功。7年內做過5次試管都失敗,最後決定求助中醫。中醫發現屬「痰濕」體質 不易受孕 陳太太婦產科檢查身體狀況不錯,僅輸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連日大雨過後天氣終於放晴,近日氣溫飆高,今日全台各地溫度甚至超過35度,台北市體感溫度甚至高達41度!醫師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防曬,更要注意水份的補充,防止高溫引起的熱傷害,加上每年6到8月是台灣的夏季,氣溫動不動就飆破36度以上,民眾防範中暑之餘也要記得防夏季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臨近6月畢業季,大四生小峰近期莫名感到煩躁、緊張、焦慮,做事也無法靜下心來,偶爾還會被失眠困擾,連帶著脾氣也不太好,他感到很鬱悶,這到底是怎麼了?畢業前的心態多變化臨近畢業,學生們面臨著「分離」和關係的改變。這些潛伏的情感困惑都容易令畢業生出現情緒的起伏波動,繼而影響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生活中的小傷口通常幾天後就會自行癒合,但有些人傷口存在一兩年就是不癒合,從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褥瘡或是傷口,後來傷口越爛越大,經過清創手術和抗生素的治療後,雖然感染情形有改善,但是傷口仍然沒有癒合,也沒有長出新肉,嚴重時恐會演變成危及性命的大災難。慢性疾病的患者 傷口復原能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