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C型肝炎篩檢開始!

【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 C型肝炎篩檢開始!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從經典台詞就可以看出肝臟對健康的重要性!根據衛福部109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排名第十名;而肝癌也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肝病一直是許多國人的健康困擾,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做好疫苗接種、肝炎篩檢等措施,就能有效預防相關疾病。

【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 C型肝炎篩檢開始!

肝癌患者有8成是由B、C型肝炎惡化所致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林志陵部長指出,有八成的肝癌是由B、C肝炎所導致,但因為肝臟內部較無痛覺神經,是沈默的器官,所以前期不易發覺,大部分人發現時都已經演變成較嚴重的病症,延誤了前期醫治的時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指出,感染BC型肝炎的民眾約有3成未就醫,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明顯的病症,所以及早檢測B、C型肝炎並給予與治療,才能有效降低肝病惡化的問題。

B、C型肝炎主要由血液、體液傳染

林志陵部長指出,B、C型肝炎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傳染,像是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可分成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兩類。垂直傳染指的是母親為肝炎帶原者,在生產前後將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通常以B型肝炎較常見;而水平傳染是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如共用針頭、穿耳洞、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的性行為都有機會感染。

除此之外,若有接受器官移植者、洗腎患者、醫療工作人員、HIV感染者、B、C型肝炎感染者所生的子女、B、C型肝炎感染者的性伴侶,都需要更加注意,採取預防措施,切勿共用個人衛生用具。一起吃飯、共用餐具等日常行為並不會感染,不需過度操心。

定期檢驗、養成健康生活型態減少肝炎惡化

林志陵部長建議45歲以上民眾可至特約醫事機構進行檢驗。若有B、C型肝炎,平日應該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如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等。特別現代人的飲食型態較多元,熬夜的比例也較高,若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健康,到時可能造成病況惡化增加肝癌風險。

飲食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進行飲食選擇,也隨時控制自己的BMI在正常範圍之內,並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一週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都有助於遠離肝癌!

【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 C型肝炎篩檢開始!

B型肝炎表面抗原、C型肝炎抗體篩檢,終身補助1

除了定期健檢外,45-79歲民眾或40-79歲原住民,國民健康署還有補助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篩檢項目會針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C型肝炎抗體做檢測。

若是篩檢出異常也別擔心,108年起C型肝炎全口服藥物治療已納入健保給付,C型肝炎治療新藥不只副作用低、使用簡便、療程縮短,治癒率更高達97%以上。而B型肝炎則可提早調整生活型態,配合醫師建議,定期追蹤與治療,就能減緩病症惡化與防止其衍生的後續疾病!

臺北市成人預防保健暨BC型肝炎特約醫事機構資訊,可以進入以下連結查詢

https://supr.link/6hmiJ

【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 C型肝炎篩檢開始!

【臺北市慢性病防治宣導】預防肝癌,從B C型肝炎篩檢開始!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任何1個小傷口都不能輕忽,小心蜂窩性組織炎導致死亡!免疫力低下或皮膚傷口沒有處理好時,細菌就有很大的機會闖入身體,引發局部感染,如果沒有處理好,最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醫師提醒,慢性病免疫力低下族群,一定要特別注意傷口狀況,如果有任何異常都該儘速就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國大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COVID-19)突變情況嚴重,至少出現30種病毒株,而最毒病毒株的病毒量則高出最溫和病毒株的270倍,大幅改變致病性。 浙江大學研究團隊一項最新研究分析11個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物的功能特徵,結果顯示,每個病毒株都至少出現1個突變,病毒分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受訓期間的年輕兒科醫生和婦科醫生,最早學到的技巧之一,就是評估新生兒出生後頭幾分鐘的生理狀況。當我還是個新手小兒科醫生時,這是我最喜歡、也最珍惜的工作—迎接這個未曾謀面、出生時渾身通紅、尖聲哭喊、名副其實是乳臭未乾的新新人類,來到這個明亮、喧鬧的世界,而我是為他做檢查的第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開始前桌上就擺出8粒「芭樂」,就在指揮官陳時中拿起麥克風時,果然說出了連續8天本土、境外移入、敦睦艦隊都沒有新冠新增病例好消息,陳時中強調,維持防疫新生活口罩實名制應該不會變動,但滿足國內口罩需求下,可開放部分口罩外銷。 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