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謝柏宏專欄】推動「無管人生」 向過於氾濫的鼻胃管說再見

謝柏宏/ 銀髮樂齡達人

公園角落,坐著輪椅的長輩們無精打彩被「安放」在樹下,臉部共同特徵是鼻上連著一根管線,一旁外勞們聚在一起聊天滑手機,長輩們的尊嚴全然被棄之於不顧。

厚生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無管人生」倡議,希望讓台灣的醫院、長照機構甚至家庭,不要將鼻胃管當做病人及失能失智長輩們理所當然的生活必須品。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說,台灣每年超過20萬人飽受鼻胃管之苦,人數為日本的五倍。台灣的醫療品質在全世界排名前段班,但是我們的鼻胃管使用率在全世界也是屬一屬二。

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台灣人沒有意識到鼻胃管對人的尊嚴破壞,超乎想像的嚴重。陳柏同說,他曾經遇到一名長輩,原本個性外向,因病置管後卻再也不想出門,他覺得和太太在外面走在一起,「自己看起來像一隻狗。」

陳柏同說,人即使到了生命終了前,「擁有一張乾淨的臉是非常重要的。」

鼻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經食道進入胃部的一條塑膠管線,插鼻胃管的目的,是為了讓食物及水份透這條管線進入胃裡。需要鼻胃管的病人,往往是因為中風、腦瘤、失智症、老化等問題,造成吞嚥能力退化、吞嚥障礙,無法由口進食或進食量太少,透過鼻胃管灌食,可以協助病人補充所需的營養。

厚生基金會發現,插鼻胃管的唯一優點,說穿了就是餵食方便快速,但缺點卻有以下好幾項:
一, 讓病人臉部有異物感、不舒服。
二,造成病人口腔顏面肌肉萎縮。
三,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傷害消化系統。
四,需每個月更換一次,每一次對病人都是痛苦的經驗。
五,擔心病人會自行拔管,造成傷害,必須將手綁住。
六,病人臉部不美觀,影響尊嚴與自我價值感。

陳柏同強調,插著鼻胃管或許是醫療急性期的需求所致,但是之後要如何為病人移除鼻胃管?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厚生基金會提出了兩大建議:

一, 通過吞嚥訓練,讓長期依靠鼻胃管的病患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做法是每天進食前做簡易的健口操訓練,或者到各大醫院復健科就醫,經醫師評估診斷後安排語言治療師及牙醫師提供協助。
二, 除了訓練之外,在飲食選擇上也可仔細安排,依照吞嚥能力提供軟質食物、稠狀、泥狀等食物。

陳柏同說,一個人即使吞嚥功能退化,口欲卻還在,若能夠透過訓練重新恢復咀嚼能力,縱使活到最後都能透過飲食,讓病人享受生命的快感,這也是推動「無管人生」的重要使命。

圖片來源: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謝柏宏專欄】「時間銀行」應由中央政府擴大舉辦

【謝柏宏專欄】林依瑩的部落長照新模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貨大街還沒登場,人氣乾貨先被抓包吃不得!食藥署今(21)日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在已經被列為年節食品加強抽查的乾貨中,發現一批來自中國的「姬松茸」檢出重金屬鎘超標,超過5千多公斤全部得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食藥署也將針對進口商接下來採取百分之百逐批查驗的最嚴...

閱讀詳情 »

只是滿臉青春痘,吃個藥,竟然就丟了小命!在長庚醫院收治的案例中,就有一位18歲的少年,為了治療青春痘,服用磺胺類抗生素撲菌特錠(Baktar)抗生素後,卻導致肝衰竭而死亡,長庚研究團隊日前好不容破解找到這個「藥」命的過敏基因,今(21)日進一步宣布技轉授權這份臨床科研成果,將開發快速檢測試劑,有助避...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  U.S. CDC 當某些東西阻塞大腦的血液供應或當大腦中的血管破裂時就會發生『中風』,這將導致大腦的某些部分受損或死亡,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長期殘疾,甚至死亡。 中風的三種類型 大腦僅佔體重的2%,但大腦使用呼吸系統而來的20%氧氣,由此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體型高高瘦瘦的男性,突發「胸痛」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門診就有一名15歲的男學生,日前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匆匆忙忙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醫師一問才發現,原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發作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而高瘦身材、有家族病史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