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夜激情不帶套小心梅毒來報到!

一夜激情不帶套小心梅毒來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3歲年輕男性,10天前全身開始陸續出現紅疹,且近3~4天開始有發燒現象,因此來到臺中醫院感染科曾婷玉醫師門診就醫,經詳細詢問其病史,患者表示大約兩個月前曾與網友發生一夜情,並未戴保險套。

患者一個月前曾在生殖器發現一個小小的潰瘍,因為不會痛所以沒在意它;理學檢查發現紅疹分布在身體與四肢,手掌與腳掌也出現紅疹。經抽血檢查後,確診為二期梅毒。另外建議患者同時檢驗愛滋病毒,其報告為陰性。在給予安全性行為衛教、施打一劑盤尼西林後,目前已痊癒。

「梅毒」無痛性潰瘍 初期傳染性極高

曾婷玉醫師表示,梅毒在古代俗稱「偉大的模仿者」,症狀變異性很大,潛伏期可能長達至90天。一期梅毒是指在接觸感染病患體液處形成的病灶,通常是生殖器或口腔,特色是無痛性潰瘍,此期傳染性極高。

潰瘍在沒有治療的狀況下也會在數週後癒合,但通常梅毒螺旋體已進入血液循環,並擴散到全身,為二期梅毒,常見的症狀有發燒、皮疹、掉髮、關節痛、扁平濕疣等。感染梅毒後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進入潛伏期梅毒,體內仍有梅毒螺旋菌存在。

治療用盤尼西林、抗生素 3至6個月後追蹤

梅毒會經由性行為、輸血或母子垂直感染。當傷口接觸到感染病患的精液、陰道分泌物、血液等,就可能被傳染。愛滋病毒與梅毒的傳染途徑相似,因此通常會建議患者一併檢查。梅毒的檢驗方式主要依靠抽血,須經過兩個關卡:RPR/VDRV與TPPA/TPHA;若兩個檢驗項目均為陽性,即確診為梅毒。

對於梅毒的治療,可在門診接受盤尼西林肌肉注射,若是對盤尼西林過敏,亦有口服抗生素可治療。完成抗生素治療即算治癒,但仍有再感染的風險,因此須持續追蹤RPR/VDRV數值;但RPR/VDRV數值治療後下降緩慢,一般建議3-6個月之後再追蹤。

預防梅毒要帶套 避免多重性伴侶

曾婷玉醫師提醒民眾,梅毒是常見的性傳染病,傳染後可能沒有症狀,因此建議有過不安全性行為者至少篩檢一次,且建議伴侶一起抽血檢查,並同時檢查愛滋病毒。由於梅毒是經由血液、體液傳染,一般生活、共用餐具及衛浴並不會被傳染,家人不須太緊張。預防梅毒最好的方式為避免多重性伴侶,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並全程使用保險套。若有性病相關的疑問可至感染科門診諮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5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今(2021)年5月15日,也就是台北市與新北市雙北宣布提升疫情警戒標準至第3級的當天,1名網友在推特寫下:「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短短21字鼓舞大眾,獲得大量分享。這段話甚至被翻譯成英文:「Look world, Taiwan will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2歲王先生從事業務工作,因為頸部骨刺進行頸椎手術,隨後逐漸出現頭痛症狀,雖服用肌肉鬆弛劑及止痛藥,但近半年來症狀已經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轉而求診中醫,經中醫師針灸一個月,王先生頭痛與肩部緊蹦獲得改善,終於擺脫頭痛問題,回復正常生活。疾病導致頭痛 &n...

閱讀詳情 »

2021.06.03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3日為止,已經有16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36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64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19例,總計58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新增364例本土病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64例本土病例,為186例男性、178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