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14全國解除3級警戒有望? 學者專家一致認為不樂觀

614全國解除3級警戒有望? 學者專家一致認為不樂觀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今(2021)年5月15日,也就是台北市與新北市雙北宣布提升疫情警戒標準至第3級的當天,1名網友在推特寫下:「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短短21字鼓舞大眾,獲得大量分享。這段話甚至被翻譯成英文:「Look world, Taiwan will only show you once how to remove a Level 3 alert in two weeks」刊登在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報導中。


然而,全國3級警戒已實施半個多月,不能到公園、健身房運動,8大場所暫停營業,許多人快悶壞了,不過,專家表示,目前疫情持續延燒,每天仍以數百名新增個案,想在6月14日降至第2級警戒,機率相當低。


連續2天,新增確診個案均超過500人,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這幾天似乎好像達到新的高峰,且年輕人染疫比例也在增加中,應是年輕人防疫鬆懈,導致群聚染疫個案增多。


由於疫情趨勢向上,外界建議指揮中心應考慮升級至第4級。對此,陳時中說,目前談升級還言之過早,因為過於強烈的社會管制,時間一久,就會防疫疲乏,且影響整體經濟活動,必須慎重拿捏,現階段繼續維持3級警戒。


「一旦病毒跑出去,要收回來,這是很困難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這幾天確診人數又變多,顯示情況變差,目前3級警戒無法發揮效果,指揮中心有必要考慮提升防疫等級。


黃立民強調,如果不想提升至第4級,繼續維持3級警戒,則必須研擬加強版防疫措施,如果只是依照現行防疫措施,確診人數恐持續上升。


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何美鄉表示,最近2、3週以來,全國民眾形同「自主封城」,確實達到一定防疫效果,但預估到6月14日仍無法恢復至2級,除了確診人數降不下來之外,與家庭群聚感持續爆發。


何美鄉說,許多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無法至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只能住在家裡的情況下,如果做不到1人1戶,就可能引發家庭群聚感染,目前許多新增個案均是被家人親友所感染。


更多NOW健康報導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新竹1名70歲的蔡阿嬤,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定期在診所洗腎治療,因四肢冰冷、心臟不舒服由診所醫師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進行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與腳部血管都有嚴重阻塞情形。另1位66歲詹阿嬤,本身有高血壓、洗腎與抽菸的習慣,最近走路會不舒服也走不遠,起初不以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療效顯著卻偏貴,加上原廠生物製劑陸續在各國專利保護期屆滿,成分相近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也隨之出現,在美國、德國、日本的市佔率也逐年提升。此外,用藥昂貴,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患者因而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22日公布由全台上百位專業人員票選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疫苗新聞,新冠病毒疫苗包辦冠亞軍,顯示防疫仍未鬆懈,各界對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相當關注;流感疫苗相關新聞也有三項上榜,從十月全面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到國內外不良事件都成為媒體熱議話題。台灣疫苗推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隨著3C產品盛行,孩童接觸電腦或手機螢幕的長間越來越長,若未加以管制,抑或時常近距離看書、寫字等,很可能近視就悄悄上身了。一旦罹患近視,幾乎很難回到原點,而且在未良好控制的情況下,恐1年間近視度數增近百度。 控制近視度數的方法不外乎讓眼睛多看遠少看近、早睡早起、飲食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